青島自建置至今已經兩個甲子有余,在這120多年跌宕起伏的歷史過程中,一輩輩的青島人是怎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過年的,是值得現在的我們去探究一番的。在即將到來的甲午年除夕夜之前,我們將通過一個多世紀中不同時期節點的13幅青島除夕片段,拋磚引玉的展示出一套青島過大年的全景圖。

  同時,我們還將為您呈現山東乃至全國各地過年期間有趣的習俗。

青島百年除夕掠影

青島過年習俗

青島人過年都有這些習俗
春節對于中國人而言是個特殊的節日,它意味著一家人的團圓,也代表著辭去舊歲迎來一個新的開始。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祭奠祖先、迎喜接福、祈求豐年,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春節習俗,下面,讓我們一起細數一下青島的年俗。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小年開始的,即臘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民謠中的“二十三,糖瓜粘”說的就是這一天。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差不多從這個時候起,青島人就進入了忙年的沖刺階段。青島人通常一進臘月門就開始忙年,忙年主要分為收拾衛生、洗漿晾曬 、購置新衣、置辦年貨等......


青島各區市過年習俗各不同
青島是個港口城市,歷史上又有大批移民,據《膠澳志》記載,青島的“衣食住之嗜好,乃混合南北各地風尚而成。”更何況“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青島各個地區過年的習俗也各有不同 ,下面就讓我們就一一領略。嶗山以山海奇觀與道教文化著稱于世,千百年來留下許多名人足跡和傳世名篇,這樣就奠定了嶗山濃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濃濃的民俗味首先是從老百姓愛趕的大集上體現出來,臨近春節時,集市上賣春聯、年畫的攤位漸漸多了起來,家家戶戶都會選上兩幅寓意吉祥、剛勁有力的好字貼在門口。而過年期間,嶗山人的文化生活也十分豐富...

追憶膠州那濃濃的過年風俗
從臘月廿三“小年”開始,就等于到了春節的“沖刺期”,市民們都抓緊時間忙年,準備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貨。而臘月廿三就要準備糖瓜、大米等,相傳就是用糖瓜黏住灶王爺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后的幾天里要蒸饅頭、做豬頭等等。從臘月廿三“小年”開始,就等于到了春節的“沖刺期”,市民們都抓緊時間忙年,準備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貨。而臘月廿三就要準備糖瓜、大米等,相傳就是用糖瓜黏住灶王爺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后的幾天里要蒸饅頭、做豬頭等等。到了除夕或者臘月廿九的時候,還要再把家里家外徹底清掃一遍...

盤點平度過年的習俗
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平度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記者了解到,每年從農歷臘月廿三起到年三十,我們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在平度,臘月廿三辭灶以后,城鄉物品交易活躍...

專家講述青島"吃的風俗"
除夕夜,合家團聚圍在一起共吃年夜飯是一件幸福美妙的事情。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也形成了不少風俗,春節期間在吃的方面有啥傳統?有啥需要注意的?記者采訪了青島民俗學會會長田清來,他向市民講述了島城過年“吃的風俗”,不過他也表示,現在很多風俗都已不再流傳,但是年夜飯里包含的那份親情是萬不能丟的。春節期間不動大火的風俗在很多地方都有,青島也不例外。田清來告訴記者,小年以后老百姓都開始忙年,為春節準備食物,由于不能動大火,所以吃的都得準備好。吃的東西有很多:蒸饅頭 、做卡花、炸面花...

老青島過年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寫大字;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把肉煮;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出來走一走。這一首流傳至今的民謠,唱出了青島的年文化。今年1月23日,是北方的傳統節日小年,如果說臘八是開場的鑼鼓,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小年過后,迎新春、過大年開始進入倒計時,家家開始掃塵,置辦年貨,準備迎新年。那么,青島有哪些特別的過年習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