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梅
最近,擁有7000張床位、被稱為“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鄭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營收情況,引來各界高度關注,甚至諸多非議。這家公立三級甲等醫院在2014年實現營收75.21億元,外界有評論說,在這一喜人數字的背后是患者付出的高昂醫藥費。(6月2日《中國經濟周刊》) 年營收75億元的鄭大一附院,堪稱一家“巨無霸”醫療企業。而該院營收在2008年僅為6.8億元,經過6年時間就迅速飆升至75億元,床位數量躍居全國第一,其“激進擴張”讓業內瞠目結舌。超級醫院巨額營收的背后,自然少不了無數病人的“貢獻”。應當承認,這與河南省情有很大關系:河南是人口大省,群眾的就醫需求給醫療資源帶來的壓力一直較大,但河南的醫療水平相對落后,雖然近幾年有所改善,但省內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醫院仍然不多。
在地方醫療資源嚴重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超級醫院”迅速擴張也是勢所必然。鄭大一附院是河南目前唯一一家集教、研、臨床診治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甲醫院,擁有河南最牛的一批專家團隊和頂級醫療設備,既截流了大部分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大醫院求醫的患者,也將基層醫院的患者吸引過來。不過,大病小病都治的“超級醫院”,在攻克研究疑難雜癥方面卻存在明顯不足,鄭大一附院甚至被戲稱為“全世界最大的鄉鎮衛生院”。
誠然,“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醫院沒有拒絕病人看病的權利。但是,“超級醫院”無限制地急劇擴張,背后折射出醫療資源分配嚴重失衡的尷尬現實。部分公立醫院單體規模過大,形成了對衛生資源、患者和醫療費用的虹吸效應,擠壓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社會辦醫院的發展空間,影響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效率的提升。這樣的局面,顯然不利于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解決。
解決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問題,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是醫改必須啃下的“硬骨頭”。為此,醫療監管機構應嚴格控制公立醫院規模快速擴張,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均衡配置,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加大對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的投入,構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此外,患者也需要強化“分級診療”的觀念,大病去大醫院,小病盡量在基層醫院診治。唯有多方發力,才能有效改善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尷尬現狀。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