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梅
“成都暴打女司機”事件中的當事雙方都已經出面道歉,輿論也從眾聲喧嘩的失控狀態,猛踩一腳剎車,逐漸步入理性反思的正軌。減少“路怒”行為,既需要每一位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守法和協作,也需要彼此之間的禮讓與寬容。 近段時間,我們的道路頗不平靜,伴隨著幾起惡性“路怒”事件的發生,機動車駕駛人之間的沖突呈現集中爆發的態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3日發生在成都的“暴打女司機”事件,真相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顯露出來,事態一波三折,各類信息在曝光與澄清中混亂交織。11日,深陷輿論漩渦的被打女司機盧琴發布《致歉信》:“對我行車中的魯莽和不理智,誠懇地向大家道歉;錯就是錯,不應該找任何借口;我深知網絡暴力、人肉搜索帶來的傷害,懇求大家能到此為止……”
這封致歉信是否“找人代寫”姑且不論,它起碼表達出一種認錯改錯的姿態,而這正是圍觀此事的人所看重的。至此,“成都暴打女司機”事件中的當事雙方都已經出面道歉,輿論也從眾聲喧嘩的失控狀態,猛踩一腳剎車,逐漸步入理性反思的正軌,除了“網絡暴力”“個人隱私”問題之外,“路怒癥”“駕駛規則與安全”再次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
我們即將全面進入汽車社會,馬路上的車越來越多,坐在車里的人也越來越多,各種突發情況層出不窮,道路幾乎成為事故最多發的公共場所。車多路堵之下,倘若有人不講究車德,不遵守交通規則,甚至“開斗氣車”,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違法搶行、強行違法占道行駛、不按規定讓行等,這樣不僅會讓道路堵上加堵,徒增交通安全隱患,而且會觸發“路怒癥”,引發車輛刮蹭甚至激烈的人身沖突。
應該說,成都暴打女司機事件,絕不只是極端個案。據調查,多數受訪者自認有“路怒”表現,輕則罵罵咧咧,重則拳腳相向。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帶著憤怒情緒駕車的“路怒癥”導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2012年 1月到2015年4月底,全國公安交管部門查處“路怒”違法行為共計1.04億起。單是近段時間引發關注的“路怒”事件就有好幾起:5月3日,在昆明昆石高速,一輛奔馳車在過收費站時企圖插隊,與一奧迪車發生沖突。上高速后,奔馳車緊跟奧迪車直至逼停,將從奧迪車內下車的一位老人撞倒,并卷進車底拖行了七八米,致其搶救無效不幸身亡。4月26日晚,安徽亳州市區希夷大道上,一名騎電動車的女子拐彎時,險些撞上迎面而來的電動三輪車,三輪車上男子立即下車,朝女子頭部猛踩幾腳,將其打傷后揚長而去。次日下午,該女子被 發現在自家自殺身亡……這些暴力情緒在瞬間爆發的“怒漢”,令人不寒而栗。
遠離“路怒”,既需要每位駕駛人反思自身行為,自覺做到文明行駛,也需要對癥下藥、防患于未然,從源頭上消除觸發“路怒癥”的因素。“路怒癥”爆發的原因,除了突發交通事件、車主自身情緒暴躁之外,主要是周圍有人破壞交通規則。因此,防止“路怒癥”爆發,必須對交通違法行為零容忍。公安部交管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公安部交管部門將會針對“路怒癥”引發的強行變道和強行超車行為加大查處力度,嚴格依法追究“路怒癥”的違法責任。不過,交管部門執法力量畢竟有限,難以將所有的“路怒”行為一網打盡,為此,有人建議志愿者隨手拍交通違法行為,或者通過行車記錄儀拍攝前車的違法行為,一并提交給交管部門,由交管部門認定并處罰。廣泛發動群眾提供線索,讓交通違法行為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確實可以對心存僥幸的交通違法者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或可一試。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