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何利權 12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調查中心就春節法定節假日安排以社會抽樣調查和網上調查等方式公開征求意見。該調查中心稱 ,此次調查“受有關部門和單位委托”。這是全國假日辦“改編”成立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后,首個關于放假的調查問卷。截至9日凌晨,近八成被調查者支持春節長假從除夕開始放。 去年年底,當時的全國假日辦曾公開了三套放假安排征求民意,然而最終并沒有采納老百姓的意見,反而選擇了“第四套”放假辦法,將除夕從法定假日的隊伍里面“開除”了。如此一意孤行引發全民“吐槽”,輿論場上到處充斥著不滿情緒。老百姓樂此不疲地“吐槽”假日安排,不僅僅因為年味兒濃厚的“大年三十”被設計成了工作日,更因為自己的“休息權”不是自己說了算,只能被動接受相關部門的安排。
現在相關部門就“2015年春節假期怎么放”公開征求意見,如此開門納諫無疑是一種進步。不過,公眾擔心的是,授意此次調查的“有關部門和單位”身份目前并不明朗,而且去年的“公開征求意見”并沒有對放假安排造成任何影響,架勢十足的征求意見最終被證明為“虛晃一槍”,那么此次的民意調查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有關部門”的決策?公開透明的開門納諫縱然令人欣喜,但更為關鍵的是,在決策時認真對待民意,而不是將其當作可有可無的“非主流聲音”。
同時,就此次征求意見的范圍而言,僅僅停留于“除夕是否放假”上面,即便除夕最終確定為放假,也是既有的幾個假日倒騰來倒騰去,至于老百姓普遍期待的“多放幾天假、多幾個長假”,則不在公開征求意見的范圍內。近幾年的假期調整只是局限于“朝三暮四”的存量組合,而沒有實實在在的增量,盡管相關部門一直力推“帶薪年休假”制度,但是這與法定節假日并不沖突。相關部門就“除夕放不放假”公開征求意見,預示著公共決策正回歸尊重民意的正軌,假期改革事關民眾作息,相關部門理應多聽聽老百姓的意見。
隨著老百姓參與公共議題、表達個人訴求的意識愈來愈強,政府部門“閉門決策”的執政方式往往會遭遇百姓“抵制”,最終造成社會信任感與政府公信力的雙重折耗。“公共決策”關乎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合法權益,它的產生不能僅由政府部門說了算,更需要各個階層 、各個行業的民眾共同參與,經過廣泛的利益博弈、公開討論,進而達成“社會共識”。唯有凝聚了整個社會“最大公約數”的公共決策,才能獲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保證其初衷不會跑偏。
前段時間,李克強總理“力主”《存款保險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強調事關公共利益的事項“絕不能跟老百姓玩貓捉老鼠”,發人深省。公共決策向老百姓公開應該成為公共治理的硬性約束,“除夕放不放假”如此,更大范圍的假期改革也如此 ,其他關系公共利益與民眾權益的決策更須如此。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