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何利權 國家衛生計生委今年7月在京津滬等11省市推行流動人口電子婚育證明試點工作,各試點地區通過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定期將成年流動育齡婦女信息上傳給國家流動人口子系統電子婚育證明數據庫 ,便自動生成集中統一的流動人口電子婚育證明,不需要流動人口本人申領和持有婚育證明。現居住地只需登錄國家流動人口子系統電子婚育證明數據庫,就可查驗成年流動育齡婦女的婚姻、生育和避孕節育情況,簡單、便捷、高效、便民。據悉,我國將在2015年全面推開電子婚育證明。(本報11月19日A28版報道) 這些年全民吐槽“辦證難”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輿論態勢,媒體每曝出一起老百姓辦證過程中的奇葩經歷,都會引起更多人共鳴。之前老百姓辦理準生證或者暫住證,一般會被要求出示婚育證明,而這一紙證明又必須到戶籍所在地辦理,為此不得不在工作地與戶籍地之間來回折騰。
如今國家衛計委啟動婚育證明電子化改革,讓流動人口婚育信息數據聯網,千難萬難的婚育證明終于變得簡單起來。然而,辦婚育證明的人省事了,還有更多的人“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曾經做過統計,國人一生至少要辦103個證,辦妥這些證需要蓋100多個印章,經過18個部、委、局、辦,39個處室、所、支隊、中心。這103個證明造就了多少折騰民眾的“難事”,其中又有多少證明完全沒有必要,或者像婚育證明電子化改革一樣,通過政府機關之間的信息共享就可替代?
人們一直抱怨“辦證難”,無非是因為辦事人員傲慢以及辦事制度不合理——老百姓處處都需要靠一紙蓋公章的證明來證明自己,很多事都得“回原籍辦理”,從準備材料到上門蓋章,可謂跑斷了腿、操碎了心。以“互聯互通 共享共治”為主題的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于11月19日在浙江烏鎮開幕,這場在家門口召開的大會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互聯網技術將世界融為一體,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共享都不是什么難題,中國的老百姓為啥還要為了一紙證明四處奔波?公民信息因為行政壁壘而分散,不僅給老百姓辦事帶來煩惱,也增加了社會運行成本。
社會管理需要擺脫“兩條腿跑路”的時代,運用現代化的思維及技術,打破處處存在的行政壁壘。不讓老百姓費盡心力去辦沒必要的證明,也別讓老百姓必須辦的證明遭遇梗阻,這是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婚育信息電子化改革已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實效,這說明不同行政區域之間實現公民信息“互聯互通”沒有技術困難。倘若相關部門銳意改革,各個地方通力合作,更多的“證明”實現“互聯互通”想必也不是什么難事。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中國人民,相關部門不妨從建立全國性的公民信息大數據庫開始,讓老百姓少辦一些證、少跑一些路。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