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某些變化,已經讓我們品出了某些嬗變的前兆。
中國樓市是政策市,這是一直以來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判斷。“政策市”本身是中性詞,卻也因為解讀者各自不同的利益所在,給出含義不同的注釋。至少在相當一部分樓市觀察者眼里,這個詞匯與“行政干預市場”的行為界限模糊,在房價上行成為巨大民生壓力的時刻,“政策市”一方面被寄托了更大的希望,一方面也成為招致詬病的目標。三中全會釋放出調控“市場化”的信號,是否能夠改變“政策市”的某些特質?這個答案還需時間說明,但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某些變化,已經讓我們品出了某些嬗變的前兆。
差異化取代一盤棋。然而地域有分別,市場有差異,看似合理的政策未必放之四海皆適宜,一二線城市的
地產算盤擱到三四線城市,可能就達不到算無遺策的效果。下階段樓市調控,可能還需要某些行政手段輔助,但政策的差異化可能會更明顯地加以表現,具體說來,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可能會出臺較多,相對而言,三四線城市則要溫柔許多。
信息化建設保證執行效果。全國性的房地產信息平臺,看似一個配套建設或是一個軟措施,究其本質,卻是保證房地產政策執行的重要手段。信息不對稱,不透明,讓某些與政策相違背的行為可以大行其道。比如囤房、囤地行為,比如保障房的公平分配,而只有實現了房地產信息公開化,才能有效遏制甚至杜絕上述行為。
擴大供應助房價維穩。房子是最焦點的商品,有關它的買賣牽涉著大額的資金,但究其根本,房子還是不能擺脫商品的本質,它的價格漲跌還是取決于供求關系,投資投機需求可以被政策打壓,剛性需求確實旺盛而合理地存在,解決房價的壓力,還在于擴大供應。而這也是未來決定政策市變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有關擴大供應的勢頭已經非常明顯,保障房的建設和投放,已經加快了節奏,城鎮化將為房地產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后者,將為房地產的供求平衡,打開更大的局面。
總而言之,即便中國樓市在未來幾年不能完全摘掉“政策市”的頭銜,但這個政策市的含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改變,以“市場化”為調控的重心,差異化的政策干預,最終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房貸荒來襲 11月全國超過17個城市已暫停房貸 房貸荒提前來臨 年前難放款優惠基本全無 年底淘房拒“被違約” 如何規避因放貸難而造成違約 今夜誰主沉浮 樓市風云總評榜候選房企及樓盤 政策市的嬗變 差異化實現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11月簽約量趕超“銀十” 上月二手房成交2790套 世茂“四大名筑” 將成為青島走向國際化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