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眾:你好。
主持人:你好,有什么問題請講。
聽眾:主持人你好。請問是
劉永康董事長嗎?
劉永康:是。
聽眾:你好,董事長你好。溫馨校車是交運集團的吧?
劉永康:是。
聽眾:我想問一下,前年青島市開通了校車之后,我是一個學生家長,很多家長都很高興,覺得孩子馬上就能坐上校車了。最近很長一段時間來,市內的校車增加不是很多。
主持人:校車這兩年增加的還不少吧,劉董事長?
劉永康:專業校車的發展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充分體現。校車的分布是這樣的,到今年年底專業校車達到1500臺。這1500臺當中,主要面向的是農村。校車已經形成了市區校車、郊區校車、社區校車、山區校車和農村校車,把整個的面全部展開了。市區只是我們發展當中的一個節點,是我們發展當中的一個階段。因為市區的校車僅僅不到50臺。這50臺當中,主要是當年的試點學校,江蘇路、大學路,也包括一些試點小學,只是個試點。按照我們發展的戰略,實際上是面向農村的。在農村有廣闊的空間,在農村有這方面需要的基本程度。通過這幾年的打造,實際上整個校車在2011年的9月22日“無車日”作為實驗性的一個階段,我們投入了20輛車。這20輛車投入市場之后,得到了社會很大的反響。覺得應該走專業化路子,應該把校車形成一個產業來打造,來滿足社會不同群體的需求。校車也是一個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通過市場細分,通過差異化和錯位經營,使我們整個的校車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運營質量。因為這個校車看似是一早一晚的接送,一種社會的服務,實際上我們在校車的運營時段,我們滿足社會整個學校學生個性的校外活動的安排。
主持人:這位聽眾朋友好像有話要說。
聽眾:這個我理解,劉董事長,包括我在媒體上,報紙上也看得很多。校車重點發展農村地區我也理解,因為農村畢竟交通不便,為農村的孩子提供這項服務也是一種福利。但是從需求來講,在市內也是非常有市場,有需求的。我的孩子正好是上小學,在這一階段我們的學生家長,其他的學校有很多有這種需求。城市有個什么特點?城市交通特別的擁堵,有時候去送孩子,來回上個班,一來一回一個小時送孩子白費了。已經開通校車的學校學生,孩子送上去之后,家長該干什么干什么,就不用管了。這個需求是非常大的,我不知道交運集團有沒有做過調研,有很多需求。
主持人:這位聽眾朋友的意思是,試點搞了兩年多了,是不是應該全面推開了?
聽眾:對。原來是這個學區,后來搬家的,很多種情況,不都是可以家長走路就送過去了。而且從校車來講,送上校車家長就不用跟著去了,也安全也放心。
主持人:咱們來聽聽劉董事長怎么說,怎么想。
劉永康:對專業校車的研究和市場的調研,我們在2008年就開始了。實際上當時調研的市場是城區的市場。為什么后面放慢了市區發展的步伐和節奏,這里面關鍵一點我們的道路狀況應該說不是太好。因為在市區,早晨就是一個單邊,我們在農村可以跑兩個單邊。在市區當中涉及到整個的社會大環境問題,也來自于不同的聲音。在當前專業校車發展規劃當中,已經列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隨著財力不斷的充實,也將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來一一地解決。因為當前重點是農村,市區也在我們整個的戰略規劃當中,也在我們安排的計劃當中,我們將先外后內,先農村后城市,掌握這么一個原則,掌握一個戰略的規律,按照這個規律來辦事,按照自然的規律和社會的規律來辦事。市區現在道路狀況比較擁擠,在這種擁擠的環境下,隨著大交通的形成,隨著地鐵的開通,隨著道路狀況的改善,我們來一一地安排逐步到位,來滿足市區廣大市民的需要。
主持人:劉董事長的意思是,溫馨校車能不能在市區推而廣之地決策。需求是一方面,是我們必須得考慮的,但是還不僅如此,我們還必須得考慮環境具備不具備,客觀條件是不是具備,綜合考量之后可能才能拿出一個決策來,要不要推而廣之。
劉永康:這個在我們的規劃當中已經形成,計劃明年分期分批,逐步地上線運營。
主持人:從明年開始分期分批逐步推開。再把下一位聽眾的熱線接進來。你好,這位聽眾朋友。
聽眾:你好。
主持人:把收音機關掉好嗎?
聽眾:好的。
主持人:這樣方便我們和劉董事長交流。您請講。
聽眾:劉董好。
劉永康:你好。
聽眾:主持人好。
主持人:你好。
聽眾:我想反映這么一個問題。因為我就住在223云南路終點站這個地方,我經常坐223,我發現這么一個問題,現在公交車都比較先進,安了各種語音報站系統。特別是上車以后請給老年人、殘疾人和抱小孩的讓座的問題。我發現有90%的司機都不按這個功能。一些老人,還有一些殘疾人,腿、肢體不方便的人上了車以后,他們就和視而不見一樣,不管。有些青年人你一報,他就主動地給你讓了,你不報有些人看著就和沒這回事一樣。你提示一下吧,有些乘客就自覺地給肢體殘疾和抱小孩的讓座了。司機很簡單的一個事,但是他們都不操作。再一個問題,你不用說普通的乘客了,我坐車發現有三次,司機可能是下班時間也要坐車回家,就坐在司機旁邊。司機一邊開著車,就和這個下班的司機一邊聊著天說著話。按照規定,司機開車不能講話的。他們就一路不停地說,一直到下車為止。他們坐在一上車那個門旁邊,看到一些老年人上來,他們都也不讓座,不用說一般的乘客了。你已經下班了,你又是一個中年人,上來一些抱小孩的和老人,應該主動讓個座。作為司機素質這方面,還是有待于提高。再一個乘客上車,有時候上下班時間擁擠,司機的口氣是有點生硬,不能用文明用語,“請大家自覺地往里走,互相照顧一下,往里走一走”。都是“往里走,往里走”,就和趕什么似的,口氣非常的不冷靜,叫人聽了以后很反感。我就從交運服務態度這一方面,有些司機的素質比較差。有一次我沒記下來我很后悔,有一個司機特別的好,他上車以后一直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請大家給什么人讓個座。有些年輕的坐在旁邊,有一個老人就坐后面不方便,這個地方不安全,同志麻煩你給老人讓個座,讓他坐后面正座,別坐這個偏座,容易卡著老人。這個司機就特別的好。
主持人:這多好啊,多溫馨。
聽眾:我一聽,在旁邊非常的感動,我當時在后面坐著。每上來一個老人,他親口用嘴說。看著中年人坐在司機旁邊的橫坐上,老人坐在那里不方便,就讓后面的年輕人跟這個老人換換,他坐著不安全,一剎車容易把他晃倒什么的。他開著車,時刻關注老人的安全問題。
主持人:這樣感覺到真的非常溫馨,車廂里有愛。溫馨巴士,這個溫馨提示一定得跟上,一定得到位。劉董事長,聽了這位聽眾朋友的問題之后有什么要說的?
劉永康:剛才這位聽眾所反映的問題,也說明我們在這方面,整個工作的環境的創造,包括內部職工的培訓還欠缺。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尊老愛幼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你不作為一個駕駛員,作為一個乘客,你都應該創造這么一個好的環境。我們時刻想把這30平方米的車廂,作為一個文明的陣地,一個精神文明的陣地,作為一個和諧環境打造的這么一個陣地。我們的駕駛員,我們的乘務員,包括其他的服務人員,都應該在這方面做出表率。社會文明進步的程度,實際上在我們各個環節當中應該充分體現。作為交運的員工,我們經常進行教育,說實在的一個企業的產品,最終反映一個人的人品。你沒有好的人品,很難在我們的服務產品當中充分地體現到。下線之后也將對你所反映的問題舉一反三,對每一輛車,對每一個人,對每一個路隊加強這方面的管理,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主持人:特別是對一些駕駛人員,比如剛才這位聽眾朋友提到的口氣生硬,不適用文明用語,一些所謂的細節方面,看看怎么從制度層面的建設,執行方面,讓我們的溫馨巴士更溫馨。剩下的時間集中來看短信平臺上聽眾朋友有什么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