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李紅梅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游覽、度假、休閑等不斷升溫。但是,一些人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將自身陋習暴露無遺——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亂刻亂畫、隨地吐痰、插隊搶行等不僅破壞了景區環境秩序,也給自身形象造成損害,甚至丟人丟到國外去。去年5月,埃及盧克索神廟浮雕上被發現中文涂鴉“丁錦昊到此一游”,隨后當事人被網友“人肉”,其父母公開道歉,但此事引發的討論并未就此停止。 出境游本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們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但國人的種種不文明行為,使得中國游客被貼上“不文明”標簽,嚴重影響我們“禮儀之邦”的國家形象。今年9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馬爾代夫進行國事訪問時,特別寄語國人海外旅游要講文明:“礦泉水瓶子不要亂扔,不要去破壞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當地海鮮?!边@番話充滿幽默,但是當基本的旅游文明成為國際交往中的大事,無疑讓人羞愧和汗顏。
做事講文明,本應是一個人的基本道德品質。雖然旅游的目的主要是放松身心,但這并不意味著要趁此機會放縱自己。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明確規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應當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我們理應對照這一規定,認真檢視自身。
當然,文明旅游需要個人自覺,也需要外界的有效引導。應該承認,很多時候,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并非有意為之,而是因為沒意識到自己的陋習。為此,旅游公益宣傳顯得尤為必要,導游和領隊應當提前向游客告知和解釋旅游文明行為規范,并及時勸阻游客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當個人自覺與社會督促形成合力,文明旅游才會從倡導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文明旅游,不僅關乎個人形象,更關乎地方乃至國家形象,因為游客行為不僅體現出自身素質,也反映出所在地方乃至國家的文化。文明旅游才能贏得尊重,才能在自我克制、修身養性的同時,傳遞善意和正能量。當同行的旅伴或異地人士,對你的文明行為投來贊許的目光,這無疑是愉悅身心的事情。帶著文明輕松上路,愉人又愉己,何樂而不為呢?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