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進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再次強調各高校不準以任何方式強迫畢業生簽訂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不準將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發放與畢業生簽約掛鉤。(6月7日《北京青年報》) 有一種公開的秘密,叫就業率造假。早在2006年7月21日,《中國青年報》用整版篇幅刊發了一組有關各地高校畢業生就業證明造假的新聞。其中尤以廣州某高校要求學生用就業證明換取畢業證的做法最有代表性,如不交就業證明,就不給辦畢業離校手續。
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大學剛畢業就能找到工作的難度已經提高,但各高校統計上報的就業率則十分可觀,80%甚至90%的就業率都滿眼皆是。這些都是不成秘密的秘密,自該報道發表算起,這種“假”已經延續了10年。如從其“誕生”之日算起,“假”的歷史還要悠久。興許是審假疲勞吧,在這么長的時間段內,鮮見有正兒八經的打擊此類造假行動。就業率造假的惡果顯而易見,它不僅加劇了高校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背離了大學精神,貶損了大學形象,到了非打擊不可的時候。
在《通知》中,教育部用兩個“不準”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假就業協議和假勞動合同的不滿,這可以視為一種行政命令,具有強制意味。但鑒于這種“假”延續時間長,存在范圍廣,為害劇烈,必須在叫停的同時,輔之以懲處。對此,4月份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做好全國普通高校未就業畢業生統計服務工作的通知》已經明令:教育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作假將嚴肅追責問責,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堅決做到零容忍。教育部除了公布自己的舉報電話,還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公布本單位舉報電話或郵箱,堅決查處任何形式的就業率作假。此舉甚好,建議兩個通知同時貫徹落實,也即叫停和懲處必須同時抓,且兩手都要硬。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