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海英
這些天,一篇名為《淚》的小學生作文火了。文中沉重的敘述又將人們的目光再次帶到了貧困的大涼山。記者深入大涼山采訪發現,在這里,依然保持著人畜混居的生活狀態;7歲娃到現在還沒有洗過澡,家里也沒有廁所,連衛生紙都沒有見過。(8月7日新華網) 盡管輿論已經多次聚焦大涼山窮困問題,但卻沒有讓人產生“審窮疲勞”,而每次瀏覽有關大涼山窮困的新聞,仍讓人吃驚和不安。這次,是一篇作文把公眾目光再次帶進大涼山,下一次呢呢,難道也是某種現象、某起事件才能引發廣泛關注?
《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目前我國還有7017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主要居住于某些偏遠地區,類似于大涼山這樣的貧困地區應該還有。因此,分析大涼山這個貧困樣本,有助于我們深刻反思扶貧工作,總結經驗和教訓,讓身處貧困地區的貧困居民也能分享到發展成果。
從涼山當地媒體報道來看,從中央到四川省,都對大涼山地區持續加大扶持力度,在給大涼山扶貧方面,官方數據顯示,國家在2010年~2013年間,僅在10個扶貧項目中就投入了83.65億人民幣。但從扶貧效果來看,似乎與公眾期待還有不少距離。官方的扶貧手段是否與當地的貧困程度相適應,是否完成了每個階段的扶貧任務,這些都值得反思。
無論是當地人畜混居、全家午飯吃土豆,還是7歲娃從沒洗過澡沒見過衛生紙,都說明扶貧工作有待完善。如果優先對最困難家庭進行扶貧,優先解決吃、住等基本問題,不該出現人畜混居。如果把孩子作為首要扶貧對象,如果把教育作為扶貧著力點,對小孩大人同時教育,應該不會出現孩子失學、大人吸毒問題。也就是說,扶貧工作既要重視“面”也是重視“點”,尤其是,在利用有限扶貧資源時,要分清輕重緩急,實現精準扶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