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亞麟
2萬多噸工業用鹽,在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里,通過一臺分裝機就改頭換面被包裝成了食用鹽,其后被運往北京、江蘇、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東等7省市銷售。這樣一條非法產業鏈運行長達7年才被發現。江蘇泰州警方日前破獲的一起假鹽案令人震驚。(詳見本報今日21版) 要說人活著什么東西每天都不能缺,除了空氣、水、食物之外,就要說到鹽了。鹽對于人的作用,不僅僅是飯菜的調味兒,更要維持人體內的體液循環,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參與胃酸的形成等等。一個人若是不吃鹽,就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等癥狀。一旦人吃了含有亞硝酸鹽的工業用鹽,對人體危害極大,甚至出現昏迷、呼吸衰竭、心律紊亂、死亡。
鹽的作用如此重要,假鹽的危害又是如此巨大,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對警方破獲的這起假鹽案如此關注。而這起案件中的許多細節更是讓人觸目驚心。
我們首先關注這起假鹽案的“低門檻”: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一臺分裝機、5名工人就成了這起假鹽案的“核心技術”——如此低門檻、低成本、高利潤的假鹽生意,想來絕不會僅僅這一個犯罪團伙在做,我們不禁擔憂,全國各地還潛伏著多少這樣七八平方米的或者更大規模的假鹽制造窩點?
與這起假鹽案“低門檻”的特點相對的是 “大范圍、長時間、高產量”:正是這個小作坊,卻在7年的時間里,生產了2萬多噸的假鹽,行銷7個省市,而這2萬多噸假鹽又流入了多少人的餐桌,被多少人吃進了肚子,我們已經很難想象。那么,如此巨量的假鹽流入市場,行銷范圍如此之廣,為何相關監管部門卻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毫無所覺?
另外,我們還發現本案及其他一些假鹽案中,不少犯罪分子都有制售假鹽的前科,其中犯罪嫌疑人之一的姜某,早在2005年就被發現制售假鹽,卻僅僅受到行政處罰,罰款了事。如此之輕的處罰,在面對如此高收益的“假鹽生意”時又有多大的遏制力?
可以說,正是“低門檻”、“高收益”和“弱監管”、“輕處罰”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才讓這起假鹽案發展到如此規模,才讓那些假鹽制售分子如此肆無忌憚。更令人擔心的是,目前全國每年鹽產量約9000萬噸,其中約8200萬噸是工業鹽,食鹽僅有約800萬噸。工業用鹽的產量和產能嚴重過剩,在暴利驅使下,如果監管乏力則工業用鹽極易流入食鹽市場,流入千家萬戶的餐桌之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鹽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僅無可取代,更是食品安全的基礎所在。食鹽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涉及社會的穩定。當務之急,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食鹽安全監管,在全國范圍內協調完善食鹽流通監管體系;完善工業鹽生產、運輸、使用環節的全流程監管,像監管危險化學品一樣,對工業鹽進行監控,并要求生產企業建立健全相關生產、銷售臺賬記錄,防止工業鹽違法進入食鹽市場;更主要的是,我們要以“零容忍”的態度,從法律層面,加大對食鹽領域制假販假的處罰力度,在食品安全領域設置法律的高壓線,讓不法分子望而生畏。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