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亞麟
6月16日上午,魏婆婆來到位于武漢市唐家墩路國資大廈一樓的漢口銀行辦理業務,取號后等了30多分鐘仍然沒有叫到自己。突然,魏婆婆感到肚子不舒服,想上廁所。多次在該銀行辦業務、對銀行很熟悉的魏婆婆徑直來到了銀行內一廁所門口,卻發現門鎖上了。內急難忍的魏婆婆反復請求保安、大廳經理等工作人員都被拒絕。由于找不到廁所,魏婆婆尿了褲子。(《武漢晚報》6月17日報道) 看到這則新聞,不禁想起了幾年前看到的另一則類似的新聞:74歲的曾慶安去銀行取錢,因為內急欲到銀行廁所方便,卻被保安攔住,說什么也不讓進。憋得難受的他只好出門打聽哪里有廁所,卻被面館大姐熱情招呼到店內如廁。“一家大銀行,一家小面館,對待顧客真是天壤之別。”曾爹爹感慨地說。
沒錯,銀行作為服務機構卻連最基本的如廁服務都不提供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這甚至已經成為了我國銀行業不成文的“行規”,早已經為我們所司空見慣,要不是這一次魏婆婆的失禁將事情推向極端化,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在媒體上看到這種消息。
而類似這樣霸道、不合理的“行規”也不僅僅是不提供如廁服務這一條,例如:“離柜概不負責”、“收費不申請不取消”、“匯款不成功不退手續費”、“存款被盜客戶自己取證”,甚至“取款需提供沒有私生子證明”等等,難以概述。不過這些千奇百怪的奇葩“行規”卻都有一個共同特征,那就是只對銀行自身有利,從骨子里透著一種對客戶的冷漠。
前面提到的曾爹爹當場撕掉了存單,并稱再也不到這家銀行存錢;武漢的魏婆婆遭遇了失禁的尷尬,想必也不會再來這家銀行“找難受”……可即便如此,涉事的銀行卻連基本的道歉都不愿意給出,仍然強調:“銀行廁所不對外開放是行規,主要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話外之意也很明顯:“不讓你上廁所是應該的,至于你不來存錢了?愛存不存!”
其實所謂的 “銀行出于安全角度不提供廁所”的“行規”也并不是國際通用:據了解,法國銀行無論大小都設有廁所,日本銀行大的營業廳都有廁所。一些進駐上海的外資銀行,都設有向公眾免費開放的衛生間。這些銀行,除了增加管理成本,好像并沒聽說出現什么安全問題。
那么為什么我們的銀行寧愿失掉客戶,也一定要堅持不給客戶“方便”呢?原因只是現有的壟斷特權和暴利,讓他們有恃無恐罷了。
不過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隨著自貿區跨境金融業務的開放,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民資的大規模進入,現有銀行業的壟斷格局將會被逐漸破冰,到了這樣 “用腳投票”的時代,不知道這些拒不給客戶“方便”的銀行還是否能有如今的嘴臉?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