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貴峰
風雨侵蝕、人為破壞、缺乏維護管理……記者日前在長城沿線縣市走訪時了解到,一些荒居野外的古長城生存狀況堪憂。調查顯示,長城墻體保存狀況總體堪憂,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約20%,消失的比例為30%。(6月28日新華社) “長城之殤”之所以會產生,除了客觀存在的種種保護難度之外,更重要的原因顯然還在于,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缺乏對萬里長城的全面有效保護。
具體來看,首先“缺錢”——“長城經過的張家口市幾乎全是國家級貧困縣,地方政府確實無力出資維修和保護長城”;其次“缺人”——長城沿線的“撫寧縣文物部門在編人員只有9人,不可能僅靠這些人員完成巡查全縣142.5公里長城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圍繞究竟應怎樣去全面保護長城等一些根本的方向性問題,目前我們同樣沒有一個明確統一的規劃設計和普遍共識,比如,對于長城保護究竟是段落保護還是全程保護、原始保持還是“整舊如舊”、開發保護還是繼續“養在深閨”?
很明顯,如果我們不能盡快改變這種長城保護的“虧欠”狀態,“萬里長城”不斷殘破乃至走向“消失”的趨勢,勢必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扭轉、改觀。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