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海寧
近日,據糧商實名舉報,記者調查發現,遼寧吉林等地一些糧庫和糧商相互勾結,在政策性糧食收儲和銷售出庫過程中用陳糧頂替新糧賺取差價,每噸達700元。從業10年的糧商透露,陳糧變新糧在業界已不是秘密。散發霉味、質量難保的陳糧就這樣走向百姓餐桌。
由于“以陳頂新”涉及的糧庫都屬于中儲糧,再加上這一現象嚴重損害國家及種糧農民利益、影響食品安全,因而備受關注。目前,吉林方面已展開調查,中儲糧總公司稱對反映問題一經核實,將堅決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筆者以為,相關調查不能“有一查一”,在查處個案的同時,還應該對中儲糧其他糧庫進行明查暗訪,更要對“以陳頂新”現象形成的深層原因進行充分挖掘,然后“對癥下藥”。
目前,中儲糧直屬糧庫多達346家,這些糧庫中有多少存在“以陳頂新”現象,值得追問。據糧商透露,“以陳頂新”在業界已不是秘密。這意味著,應該不止兩家糧庫在套取國家補貼。除“以陳頂新”外,是否還存在其他問題,也值得追問。
如果不是糧商舉報、記者調查,這種“以陳頂新”現象還會在遼寧吉林繼續存在下去。這充分說明,中儲糧系統自身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而且糧食主管部門也存在監管漏洞。相關各方應當全面反思各自責任,對相關責任人嚴厲追責。
中儲糧系統近些年問題頻出,僅2013年就出現多條負面新聞,例如,檢察機關在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系統挖出110名“碩鼠”,中儲糧總公司所屬黑龍江林甸直屬庫發生火災,進口轉基因油菜籽摻入中儲糧臨儲庫存。中央巡視組也指出中儲糧“存在著基層腐敗案件高發、多發”等問題。
作為一家涉及國家糧食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大型重要骨干企業,中儲糧出現這么多問題,既令人擔憂這樣的企業能否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也讓人反思現行糧食儲備體制機制是否科學合理。我國現行糧食儲備體制,是以政府儲備為主,具體由中儲糧來操作,這種儲備體制的一個缺點就是容易滋生腐敗。
中儲糧系統先后出現多起套取國家資金、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如果每次只查處個案,不反思糧食儲備體制,不修補中儲糧管理漏洞,不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不僅會陷入被動反腐局面,也會讓公眾對中儲糧及現行糧食儲備管理制度失去信任。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