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現代化企業港灣的崛起,需要怎么的天時地利?美國硅谷、日本筑波、北京ABP作為世界上最為前沿、尖端的企業港,它們所走過的歷程,便是
新都心的跑道;它們的現在,便仿佛是新都心的未來。
■硅谷:1500余家計算機企業的溫床 硅谷這個詞最早是由Don Hoefler在1971年創造的,而現在,這是高科技事業云集的美國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的別稱。硅谷是當今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擇址硅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發展到大約1500家。
硅谷作為美國信息社會“最完美的范例”,是美國最為成功的高技術開發區之一。它代表了一種新的開發模式,即不同于工業化時期主要對地域和物質資源的廣度開發,而是后工業化時期對信息和智力資源的深層開發。硅谷不僅是美國西部經濟第二次開發的典型代表,而且還是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高技術開發所效仿的對象。
硅谷的崛起和發展是多種因素聯動的結果,包括:大學的科研環境、政府的資助和訂貨、風險資本的投資、戰爭等政治環境的影響以及創新企業家的革新等,正是這些因素交叉作用,才造就了硅谷的現在。
■筑波:政府主導,打造企業港灣 筑波這座人口不足21萬的小城,是日本國內研究機構和人才最為密集的地區,曾涌現出四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筑波有一句話是“隨便扔個小石子,都能砸到博士的腦袋”,這句玩笑話實際上并不夸張。2007年7月時,筑波已有5684名博士,截至2010年1月,筑波有約2.1萬名研究人員,相當于每10人中就有一名研究人員。
據了解,筑波科學城是一個完全由政府主導的國家項目。1963年9月,日本內閣會議決定,在筑波地區建設“筑波研究學園都市”。1980年,筑波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按計劃需要轉移或新建的國立實驗研究機構也已各就各位,如東京教育大學1973年遷到筑波,更名為筑波大學,現在已是日本著名的國立大學。
后來,隨著城市中心地區設施的完備,民間企業開始大量進駐,建立了工業園區。隨著常磐高速公路的開通,以及筑波-東京電車線路和首都地區中央聯絡高速公路的建設,筑波的交通更為便捷,促進了城市的飛速發展。
■ABP:規模效應,促進企業集聚 北京ABP項目,又名總部基地。這一項目位于北京西南四環,自2003年6月19日奠基開工以來,已建成約400棟獨具特色的總部樓,并以智能化、低密度、生態型的總部樓群吸引著廣大企業關注,截止目前,北京總部基地核心區已形成入駐400余家國內外大中型企業的規模,85%以上為高科技企業,大多為行業龍頭。
在此規模效應的帶動下,以總部基地為核心的豐臺科技園范圍內已聚集近4000家大中小型企業,其中約110家企業年收入過億、上市公司17家、中央國資委一二級企業50余家。預計至2011年,以北京總部基地為核心的豐臺科技園將吸引500-1000家總部企業、形成5000家大中小型企業的規模,并將聚集10萬高端人才,技工貿總收入達到2300億元,稅費總額67億元,用大約占1%的土地面積,實現了對豐臺區財政收入30%以上的拉動。
■新都心:以三大企業港的成功為藍本 當回顧美國硅谷、日本筑波、北京ABP的發展歷程后我們發現,新都心作為青島新的增長極,和三者的成長之路有著驚人的相似。
這里和美國硅谷一樣,有著優渥的投資環境和品牌企業的領銜。萬科集團布局青島的開山之作——
福州路萬科中心以三棟地標級國際商務集群為載體,助力新都心商務崛起。
這里和日本筑波一樣,有著政府規劃支撐的宏偉藍圖。在不遠的將來,這里便是功能高度復合的未來型城市中心,企業發展遠景指日可待。
這里和北京ABP一樣,吸引著眾多企業集聚于此,并勢必將通過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帶動片區商務升級。據不完全統計,僅福州路萬科中心已經吸引到近百家大中型企業進駐,規模效應不可限量。
[編輯: 谷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