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2P到底怎么了?
回顧過去幾年,P2P理財高額的投資回報,讓很多人獲得了高收益。與此同時,網貸業也進入了大洗牌時刻,近期各爆雷平臺的維權活動也開始成為網貸投資者們的常態。P2P究竟怎么了?
上海財經大學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姜暉在接受半島記者采訪時分析,一大因素是“活期”等違規期限錯配產品無法抵御投資者信心缺失下的“擠兌”,造成平臺資金鏈斷裂。資邦(上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唐小僧“爆雷”事件曝光后,引發了行業內的連鎖反應,并且愈演愈烈,許多投資者對P2P平臺喪失信心,出現了大量“擠兌”的情況。然而很多平臺的貸款期限都比較長,理財計劃的期限卻比較短,甚至還有很多活期產品,出現擠兌,資金難以回收,就造成了流動性枯竭。
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隨著從中央到地方接連出臺措施加強監管,一些實力較弱的平臺,難以承受嚴監管的高合規成本選擇了主動退出。
相比這些外部因素,從P2P平臺行業自身發展的角度看,近期網貸平臺頻繁出問題也有一定的內部原因。
拋開有些平臺涉嫌虛構高收益借貸項目進行欺詐外,對于那些開展真實借貸業務的網貸平臺,相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一方面通過互聯網極大擴展了用戶群體,在資金管理、借款人的資質審查、內部管理和風控等各個經營環節都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另一方面,網貸平臺的準入和備案制度還沒有全面落地,目前市場上的網貸企業還是魚龍混雜,有很多平臺的經營和管理能力并不能很好地匹配控制風險的需求。
實踐中,平臺有可能為迎合投資人短期投資的偏好而“拆標”,即將大額度拆成小額度,或把長周期拆成短周期,并建立內部的資金池或風險準備金來應對拆標帶來的資金周轉需求。但是,如果缺乏專業人士的精確設計以及后續投資者的跟進,在準備金不足的情況下,平臺缺乏為逾期和壞賬兜底的能力,就會因資金流動性問題而產生提現困難,甚至出現倒閉的風險。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