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戴先任
3月25日,北京市首次舉行“自然葬”骨灰安放儀式,意味著自然葬——這一新的殯葬方式正式推出。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陽區長青園墓區,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終將融入土地。這種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費用全部由政府埋單,市民無須付費。(3月26日《北京晨報》) 自然葬不留骨灰,自然葬區不設任何標識,自然葬使用可降解骨灰罐,大約半年內即可自然降解,骨灰隨之融入大地。自然葬與傳統殯葬習俗相反,是現代殯葬方式,有利于環保、節約土地;自然葬又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殯葬方式,比其他殯葬方式更接“地氣”,是對“塵歸塵、土歸土”的最好詮釋。
不過也要看到,傳統的殯葬習俗是要讓逝者“入土為安”,要為逝者起墳立碑,以方便后人去祭掃,不留骨灰、不立碑的自然葬,在大多數國人看來,甚至顯得有些驚世駭俗,一下子很難接受。一些尚能保留骨灰,立紀念碑紀念的生態葬,都還沒能為世人普遍接受,更何況是不留骨灰、不留名的自然葬。很多逝者家屬在把親人遺體火化后,仍然裝進棺材,進行傳統的土葬,雖然近年來,各地政府大力推廣生態葬,但傳統殯葬習俗仍然占據主流地位,一時還難以撼動。
因此,雖然生態葬、綠色殯葬于社會有益,應該大力推行,但也不可強行推行,要充分尊重傳統習俗。在此基礎上,要潛移默化地移風易俗,慢慢地改變殯葬陋習。還要多進行政策鼓勵與激勵,讓人們看到與感受到生態葬、綠色殯葬的好處。從而才能讓自然葬等現代殯葬理念贏得更多人的支持,讓殯葬習俗能逐漸回歸“返璞歸真”的狀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