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戴先任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省保靖縣,有一條全長63公里,途經6個鄉鎮10多個行政村,建成后5萬多群眾將從中受益的“扶貧路”,從“十一五”期間立項、“十二五”期間動工,到“十三五”仍未完工。扶貧工作為何會遭遇減速?(2月25日央視) 能讓5萬多農民受益的“扶貧路”遷清公路,按照計劃本應在2015年10月竣工,卻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完工。這條“扶貧路”不是政績工程,不是形象工程,本是能惠及數萬當地民眾的民生工程,卻遭遇“難產”,更是令人痛心。
其背后原因大致有幾點,一是客觀條件掣肘。保靖縣屬于泥灰質巖石區地貌,極其容易造成塌方,嚴重拖延了工期。二是資金不足。這條“扶貧路”修建于崇山峻嶺中,比平原地區難度要大很多。而據報道,根據湖南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相關政策,對扶貧開發縣的三級干線公路的補助標準為每公里300萬元,后來2012年,又將補助標準從3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但當時遷清公路屬于已經開工的項目,已不符合條件。事實上,因為特殊地質和地貌,這條路的造價遠遠超過補助標準,能達到至少每公里800多萬元,這就出現了巨大的資金缺口。遷清公路項目建設計劃投資4.85億元,但國家和省里的補助資金僅有2.1億元,剩下的2.75億元全靠地方自籌,這對保靖這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來說,無疑難上加難,自然修不完。
“扶貧路”難以修通,不僅是“最后一公里”出了問題,而是問題重重。針對扶貧路,還需要健全補貼政策,注重政策的精準化、差異化等。不能將扶貧路修成了“爛尾路”,這樣不僅無法起到扶貧的作用,反倒浪費公帑、辜負百姓期望。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