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5點,當多數市民還在睡夢中,卻有這么一群人——農民工,早已伴著夜色的朦朧聚集在全福立交橋零工市場,他們有的來自濟南周邊的縣城和城市,有的則是背井離鄉來自他省,他們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渴望在白天能打份零工,拿著掙到的錢回家過年。
年前工地紛紛停工
農民工七天沒“下去” “招什么工?招幾個人?要小工嗎?”16日早上6點,記者來到全福立交橋,剛走到橋下就被一幫農民工團團圍住,只要見到穿的還算可以的,農民工們便會上前詢問,只為當天能找到活。
“我都七天沒下去了,再不開張,這個年都沒法過了。”李思遠稱,他今年53歲,家住濟陽,是一名瓦工,“下去”就是找到活的意思。
每天凌晨4點起床,他經過簡單洗漱后,花上5元錢和工友們一起搭著一輛三輪車,跨過黃河大橋,伴著夜色的朦朧來到全福立交橋下開始尋覓一天的工作。這樣的生活他已經過了4年,用他的話來講,要是沒啥本事,就只能靠下大力氣掙錢。
早上5點多一點,李思遠便來到大橋下,之所以來的這么早,就是為了能早點搶到活。“年底了,周邊的工地都停工了,活越來越少了。”李思遠說,現在對他來講活兒不分好壞,只要能搶到活干就不孬。
李思遠清楚的記得,有一次工地上老板找10個搬磚的,一天給80塊錢,就在他到橋下買早點的功夫活就被搶光了。“一天給80塊真不多,之前干小工少說也要130元/天,可是招工老板精明的很,摸清了市場行情和農民工心理,故意把價格壓低。”李思遠嘆了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
據李思遠介紹,前年春節前的一個月他干了17天活,去年15天,今年還不到5天。“現在離過年不到半個月,能再多干5天就不錯了。”李思遠說,2016年活難干,錢難掙,對于上有老下有下的他來說,只要還沒過年,他就會蹲守在這里打零工。
這個冬天,李思遠覺得格外冷,他裹了裹厚重的棉衣,把頭縮在里面,靠著路邊的欄桿坐了下來,眼神來回打量著走過的每一位路人。
為省一頓飯錢
就著白水啃饅頭 全福立交橋自發形成的零工市場由來已久,有來自濟陽、歷城、黃河北村莊的,也有來自濟寧、菏澤和外省市的你,每天約有上百名農民工每天都聚集于此,人群構成也比較復雜,有年輕的小伙子,有年近六旬的老人,有中年婦女,總體來講還是以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主。
“女的本來就不愿要,年底就更難找活了。”李珊珊說,她今年40歲,來自濟寧,在全福立交橋下攬活3年。
李珊珊沒啥技能,平常主要干打掃衛生或者在工地上打打小工,活好干的時候一天能掙到100塊錢,可是現在一天她只能拿40塊錢。“你說這樣過年了,本來想多掙一點給家里的娃娃買身好衣服,可是現在連生活費都快掙不出來了。”李珊珊說,女工現在不是很受待見,一個月沒干幾天活。
為了方便打工, 李珊珊在黃屯那邊租了一間屋子,10個平方大,租金一個月100塊。“實在是沒辦法,有幾個40歲的女人像我這樣在外面漂。”說起自己的經歷,李珊珊感慨萬千。
李珊珊有兩個孩子,大的14歲,小的7歲,丈夫身體不是很好,在家操持著幾畝地,家里還有一個生病的老母親需要照顧。“孩子上學要錢,老人看病要錢,丈夫身體不好,我只好出來打工補貼家用。”李姍姍說,她已經一年沒回家了,很想孩子。
“來招工的了,來招工的了……”李珊珊聞聲而去,可是5分鐘不到,她就頹喪的回來了,老板要招貼瓷磚的,她不會。
沒有找到活是有些難過,可是再難過也要先填飽肚子,李珊珊打開手里綠色布兜,從里面取出一個用白色塑料袋包著的饅頭,就著白水開始啃。
陣陣寒風吹過,饅頭是涼的,慶幸的是水是熱的,冒出的白氣縈繞著她。張珊珊說,為了省錢,她有時一天三頓都是這樣吃。
只打短工不打長工
九成遇到過“騙工” 天漸漸亮起來,經過一早晨幾次的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找到活的跟著雇主離開,沒“下去”的則圍在一塊拉著家常。
“找不到工作還不是最可氣的事,最可氣的事是老板不給錢就跑路了。”50歲的劉保才說,他家是德州的,從18歲就開始干建筑,曾到過上海和北京,已經在全福立交橋這里干了小10年,現在基本上啥活都能接,在橋下見過“搶活”、“打架”等形形色色的事,可是最讓他們接受不了的還是“老板跑路”。
2016年11月份,一劉姓老板找到劉保才,說要干一個門頭房裝修,談好價格160元/天,劉保才跟著劉老板走了。工作前兩天,老板每天都給他結賬,干到第三天時老板告說一天一結太麻煩,攢攢日后一塊結,并請他吃了一頓飯,劉保才心想老板也算實在,于是就答應了。
可是活干了一個多月后,老板突然“失聯”了,打電話也一直沒人接。“干了一個多月的活,5000塊錢就這樣打水漂了,真心疼。”劉保才說,打那以后,他從來不打長工,就算打長工也是當日結,就算吃虧上當頂多也是一天。
據劉保才介紹,在這打工的10個里面有9個吃過這樣的虧,干了活老板跑路,一分錢都沒拿到。“真缺德,你說騙我這么一個糟老頭干啥?”65歲朱光海稱,他之前在一個塑料包裝廠干了2個月,后來廠里有一同事受傷,老板又讓他在醫院里照顧了36天,他回來后老板就跑路了,3000多塊錢他也不知道該跟誰要。
“過年了,這種事就更要防著點,寧打短工不打長工,就算找不到活也不能白干活。”劉保才說,吃一塹,長一智,農民工實在,可是不少老板們不實在,現在干零活,干一天結算一天的錢,放心!
點根煙,劉保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深邃的眼神似乎若有所思。他亦或是為了生活,亦或是為了生存,一天從“尋覓”開始,也在“尋覓”中結束。
記者手記
過年了,誰來溫暖農民工 據了解,在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的建筑裝修市場周圍,除商河縣和濟陽縣崔寨鎮兩處零工市場為政府主辦以外,濟南市共有11處“馬路勞務市場”,包括歷城區全福立交橋下一處,長清區清河街西段與峰山路交叉口一處,槐蔭區經六路延長線和西外環交叉口等,有成千上萬的農民工從事著“打零工”的活。
他們任勞任怨,從事著這個城市中最苦最累的工作,但受工資水平低限制,大部分農民工的月消費幾乎全部用于住宿和食品消費,而在生病時,只有少數人會選擇去正規醫院,其他人大都選擇自己買藥治療或去個體診所。居住環境質量差,多數農民工居住地方狹窄擁擠,除了被褥衣物,幾無他物。
出門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掙得錢,大多數都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那些騙取農民工血汗錢的老板們是不是該認真反思一下呢?又或是政府有哪個部門又將站出來幫著他們討薪呢?這個生活在城市邊緣的群體,社會是否又應該給予更多的溫暖?
年關將至,作為離開家鄉到異地尋求新生活的農民工,他們隨時會遇到種種生活困難,希望政府和社會能夠建立起關愛農民工的長效機制,經常性的開展送親情、送崗位、送服務、送政策等幫扶行動,讓農民工不斷感受社會對他們的溫暖厚度,早日擺脫“心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業文)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