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亞麟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罚ㄒ韵潞喎Q《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提出“體育成為中考必考項目”的要求,根據《指導意見》,中考的錄取計分科目將由語文、數學、外語加上體育4個科目構成,其他科目均成為選考科目。《指導意見》將體育上升到了與“語數外”三大主科同等的地位。(9月26日《中國青年報》報道) 去年年底,由教育部、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等10個部門共同組織調研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我國的高中生、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繼續呈下降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且繼續呈現低齡化傾向,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與2010年相比,19歲至22歲年齡組男生速度、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下降,以50米跑為例,該年齡段城市男生、鄉村男生、城市女生、鄉村女生的成績,分別平均下降0.07、0.04、0.04、0.01秒。而與1985年的指標相比,這個下降幅度更是觸目驚心。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年輕一代的體魄、意志和品質就是一個國家未來的競爭力。體質不強,何談棟梁?現在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了,社會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卻在下降,原因何在,應對之策如何,這需要我們認真思考與研究。顯然,這次教育部將體育課上升到與“語數外”同等的主科地位,就是為了扭轉當下青少年身體素質不斷下滑的現實情況。
然而,將體育課拿到主科里面,真的可以起到預想的作用嗎?教育部這次在全國范圍內作出 “中考必考體育”的要求,其實在很多大中城市,體育早就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可這卻形成了一種為了中考過關而“臨時抱佛腳”的應試體育現象。短時間內大量的運動量,固然可以讓學生的體育成績快速上升,以達到考試標準,可這樣不科學的訓練方式,卻會讓很多學生對運動產生抗拒畏難心理,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產生反作用,與原本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初衷背道而馳。另外,應試體育往往只強化必考項目,如長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曲臂懸垂等,而對其它不考的體育項目根本不會涉及。這樣枯燥的、為了鍛煉而鍛煉的行為,更是不會培養出學生的運動興趣,甚至讓學生對體育課“敬而遠之”。就算這樣的應試體育可以暫時提高學生的身體指標,但體育真的成了用完就扔的“敲門磚”了。
體育是否成為主科其實并非關鍵,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讓運動與興趣結合,讓學生掌握和喜歡上一項或者幾項即使畢了業、結了婚、有了孩子,都會堅持不懈、伴隨一生的運動項目——而不是為了考試多加幾分而被迫運動。
除此之外,當下我國多數城市的中小學校體育運動場地場所嚴重缺乏,鬧市中“生存”的中小學校,有的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操場,而在偏遠地區的學校,可能更是缺少體育活動場所和相應器材。此外,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源相對不足,很多地方的體育老師是由其它科目的任課老師兼職,連起碼的運動知識都不具備……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目標同樣是空中樓閣。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