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畫/朱慧卿
文/陳廣江
聽說過“昭君出塞”、“蘇武牧羊”,你聽說過“昭君牧羊”嗎?日前,重慶大學中文系學生小趙和朋友在重慶市沙坪壩三峽廣場發現了一組名為“昭君牧羊”的雕塑。5月21日,三峽廣場管理方回應稱,這不是用典,而是場景描繪,王昭君生活在塞外,應該有牧羊經歷。(5月22日《重慶晨報》) 這組擺放多年且已成為地名標志的雕塑,已經成為一種尷尬的存在。到底王昭君會去牧羊嗎?史書沒有記載,從常理講,以昭君的身份和地位,牧羊的可能性很小。縱使偶爾有一次牧羊,也不應被當成一種符號。官方既然拒絕承認錯用典故,就只能把自己在歷史文化上的輕佻態度呈現在公眾面前。
從某種程度上說,“昭君牧羊”也是我國城市雕塑亂象的一個縮影。不尊重歷史文化的雕塑是一種城市“污染物”,既污染視覺,又污染心靈。和奇奇怪怪的建筑一樣,近些年我國城市雕塑也屢屢引發爭議。其中原因很多,但直接原因就是某些不求甚解的公權力與不學無術的設計者“一拍即合”;而根本原因則是我國城市雕塑建設無法可依,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毫無章法。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