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戰傳奇大劇《青島往事》以豆瓣7.8的高評分獲得一片掌聲,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是重要加分。而這些故事其實都是有歷史依據的。比如在第32集中,因《民國日報》如實報道了“韓國義士李霍索擲炸彈炸日皇”的行為遭到報復,日本人不僅放火焚燒了報社和國民黨青島市黨部,還要求報社登報道歉,有志青年們向沈鴻烈市長請愿,他卻以要視察為借口離開了青島……
其實,這展現的是1932年發生的兩次火燒事件,目標都是國民黨的《民國日報》和青島市黨部。而事實也并非這么簡單,當時日本人焚燒了這兩個地方后,因蔣介石批示不準與日本人摩擦,國民黨竟然將青島市黨部從太平路遷到了棲霞路辦公,門口甚至不敢掛牌子。而這一切的根源是《民國日報》的一篇小報道。
《民國日報》是這樣創辦的 1932年的青島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民黨勢力進入青島,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成立,并創辦機關報《民國日報》,作為自己的喉舌。
青島市黨部就設在太平路37號,它的主人是老青島首富劉子山。對于這座大樓有人說,1929年國民黨政府接管青島后,劉子山將這座三層大樓捐獻給了青島市黨部。但這個說法被劉家后人否定了,“那是被青島市黨部霸占的,絕不是拱手相送”。抗日戰爭時期這里又成為興亞院青島出張所,解放后曾經是中共青島市委辦公樓,后來拆建為華能大廈。
《民國日報》社址在中山路58號,日銷量3500份左右。報紙內容主要是煽動反共和宣傳所謂“三民主義”,“九·一八”事變后,隨著全國抗日愛國運動風起云涌,它的輿論導向也發生了重大轉變,不斷載文揭露日本的侵略野心,鼓動民眾抗日愛國。
看上去一切都很正常。但其實,生活在青島的人們,包括國民黨在內,每天都很緊張,因為日本人并沒有徹底放手。青島市歷史學會副會長、青島市教育局普通教育教研室歷史教研員陸安在《1932年,日本僑民火燒國民黨青島市黨部》一文中介紹:青島雖于1922年名義上從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回歸祖國的懷抱,但國力貧弱、內戰頻繁,導致這座美麗的城市依然無法完全擺脫日本勢力的侵擾。日本在青島留下了大量僑民,在駐青領事館的統一協調指揮下,成立了組織嚴密、氣焰囂張的準軍事組織“日本居留民團”,與時常在海上出沒的日本海軍艦隊遙相呼應,伺機而動,一有風吹草動,就會沆瀣一氣,制造事端。
當時,青島國民黨當局態度和立場的轉變,令日本在青勢力極度不滿,日本駐青領事館以《民國日報》屢次刊登“不敬記事”為由,向青島市政府提出抗議,要求予以取締。當時的青島市政府及其市長沈鴻烈雖然允諾加以約束,但以言論自由為由拒絕查封報紙。日本人對此恨之入骨,卻又無可奈何。
他們在等待一個時機。終于,這個時機在1932年1月9日出現了。
一則不起眼的報道 這是個極其尋常的日子,《民國日報》像往常一樣印刷發行,這天報紙的角落里有這樣一條新聞:《韓國不亡,義士李霍索炸日皇未遂》,內容是:“日本天皇在結束新年閱兵禮完畢后回宮的路上,突遭一人向他乘坐的馬車拋擲炸彈,但炸彈落在了馬車后面,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只是馬受了輕傷。目前,兇手已被逮捕,是一名朝鮮人,三十二歲,名叫李霍索……”
誰都沒有意識到,這則不起眼的新聞會成為日本人鬧事的“時機”。當天報紙一上市,沈鴻烈便接到了日本總領事川越茂送來的抗議書,指責《民國日報》登載了對日本天皇的不恭事件,稱暗殺者為“義士”,是對日本天皇的有意侮辱,并提出追究《民國日報》責任、公開道歉等苛刻要求。
收到抗議書的沈鴻烈非常緊張,因為一周之前,他才接到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發來的加急密電,稱情報顯示,駐青日本人可能在近日策劃暴動,須嚴加防范應對。沒想到,這么快就來了。為了避免更大事端,沈鴻烈馬上打電話給《民國日報》社長楊興勤,又派參事周家彥前往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接洽,要求報社“以國難當前”、“以大局為重”,接受日方的要求,迅速刊登“道歉啟事”。報社同意依照日本駐青領事館來函要求辦理,有原則地道歉。
原本以為事情就這樣解決了,但很快,日本人的要求又變了“日僑感情激烈,此事不能依照原提條件解決”。
他們到底要求什么?日本人遲遲不給回話,反而增加了駐青領事館和居留民團大小頭目見面的次數,這種情形讓國民黨當局更加緊張。1月11日晚,日本總領事川越茂突然登門拜會沈鴻烈,提出最終商討的要求:“市長公開道歉”、“《民國日報》永遠停刊”!
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人,沈鴻烈直言相駁:“《民國日報》是青島市黨部機關報,停刊之事略顯過分,此事非我一任市長所能決定。待我轉告市黨部,商討之后明日再予答復。”首次交涉就此告終。
日本人走后不久,住在湖北路的日本僑民就開始暗中集結。沈鴻烈知道,接下來會有更大的事情發生,當晚召集緊急會議,初步擬就了一些應急方案,如緊急通知海軍陸戰隊及警察積極布防,嚴防日軍軍事行動;迅速與日總領事館協商,以求和平解決,萬一不成,必要時請英、美、法各國領事出面斡旋。同時,最大范圍地提醒在青島的商鋪嚴加防范,一旦有事端發生及早關門,防止造成損失,并提醒市民減少外出,以防日本浪人尋釁滋事等。
一天內兩次放火 青島一片寧靜,這份寧靜讓所有人感到害怕。就在這種氣氛中迎來了新的一天,12日早晨8點鐘,兩名日本人來到了《民國日報》社,門衛以為他們是來買報紙的,沒想到……陸安描述了當時的場景:
“二人迅速闖入報社發行處,掏出手槍,開槍恫嚇,然后,分工協作:一人持槍守住房門,不準報社員工靠近,另―人則將數瓶裝滿易燃油料的瓶子投向煤爐,隨著幾聲巨響 ,火苗躥起,濃煙彌漫,地板、木窗熊熊燃燒起來。刺耳的警笛響了起來,警察聞訊趕來。這兩個日本人開槍拒捕,一邊放槍,一邊退向不遠處湖北路的日本居留民團總部。警察們投鼠忌器,逡巡不前。幸好消防隊迅速前來,將火焰撲滅。”
光天化日之下,日本人把《民國日報》社燒了,這無疑給這座寧靜的城市涂抹上了一層不安的陰影。當天下午2點鐘,沈鴻烈便邀請日本總領事川越茂到市政府,希望能就這件事進一步談判。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沈鴻烈的選擇只有一個:進一步妥協退讓。他們達成了四項協議:《民國日報》社社長向日本領事館道歉;《民國日報》停刊十日;《民國日報》復刊時即公開刊登道歉啟事;今后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然而,下午3點鐘,形勢進一步加劇。上千名日僑聚集在湖北路居留民團總部叫囂著:“永久不許市黨部在青島掛牌辦公!永久不許《民國日報》在青島出版!”之后十多名強悍的日本僑民開著汽車向市黨部沖去,他們拿著手槍、砍刀、汽油彈、燃燒瓶,先把市黨部大樓亂砸一氣,又趕往《民國日報》社投擲了一枚手榴彈。
事情已經超過了預期,向著失控的局勢發展:傍晚6點,上千名日本僑民上街示威游行,看到人就打、看到東西就砸。晚上8點鐘,他們再次來到市黨部和《民國日報》社,一陣打砸搶燒后徑直離去,這兩個地方陷入一片火海……
為什么他們敢這樣橫行霸道?因為日本海軍在給他們撐腰,據《舊案殘影——青島民國大案揭秘》記載,“停泊在近海的日本‘八云’號軍艦悄悄靠近了小青島,五百多名日本兵挺著上了刺刀的長槍逼進街巷,一隊在日本駐青領事館及附近路口架起機關槍警戒;另一隊到湖北路日本居留民團附近設崗布防。”
這兩個地方燒了一整夜,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鐘才漸漸熄滅,幾乎化為灰燼。事后,據青島市政府的調查統計,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萬元。
這下沈鴻烈動怒了、青島動怒了、南京也動怒了。1月13日,青島市政府向日本駐青領事館提出強烈抗議,提出四項要求:日本領事館向青島市政府道歉;從速緝捕肇事兇犯,并嚴加懲辦;所有損失如數賠償;保證今后不再發生類似事件。
過了七天,日本駐青領事館才有了回應:“《民國日報》如不揭載如斯重大不敬記事,則本案即無由發生,是該兩項事件有密切不可分離之因果關系;本案發生之當日,貴市政府方面完全未盡其維持治安之職責,其結果竟發生本案,本案系貴市政府懈怠職責所生出之結果。”這回應無恥到令人發指的程度!
青島市政府發函反駁:“該報記載事件系屬一事,焚毀黨部又屬一事,不能混為因果;該報記事一節,當時業經貴我雙方協議解決,而貴國僑民競蔑視雙方官憲,無端橫行,以致釀成如斯重大案件,其為故意擾亂治安,破壞建筑物,實屬毫無意義……”
反駁得有理有據,義正詞嚴,誰知最后卻收到對方的一句話:“我方之見解,迄今已反復說明在案,確信嗣后毫無推翻從來見解之余地!”
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沈鴻烈只好表示“不勝遺憾”。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青島市黨部請示蔣介石,蔣介石批示不準與日本人摩擦。國民黨不顧民族大義,竟然屈服,將青島市黨部遷到了棲霞路13號辦公,門口甚至不敢掛牌子。直到抗戰勝利,國民黨青島市黨部才敢公開掛牌辦公,《民國日報》才得以復刊出版。城市信報/信網記者 宮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