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海寧
日前,3位院士、數十位名醫及患者等60人出席“首屆醫患共同決策論壇”。鐘南山院士說:“平常我們講醫學人文,講得比較多的是醫德和醫生對病人的態度,但醫學人文精神更深的內涵還應包含技術層面的溝通,這就是醫患共同決策。”(6月24日《中國青年報》) 這個由民間人士自發組織的小型論壇,主要是探討解決我國醫療領域最突出的一個問題—— 醫患關系。最近幾年,雖然有關部門以多種舉措構建和諧醫患關系、重建醫患之間信任。比如,加強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從源頭上防范醫療損傷,開展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完善醫療糾紛調解處理機制等。不能說這些措施沒有效果,但從相關事件頻發來看,還是沒有找到更有效的解決辦法。
推行“醫患共同決策”,是改善醫患關系最有效的一劑良藥。“醫患共同決策”實質上是一種民主決策,當患者及患者家屬參與醫療決策,其知情權、話語權受到尊重,應該不會再對醫生有意見,更不可能去傷害醫生。而且,由于患者參與決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醫生的壓力和責任,應該也會得到醫生的認可和支持,也就是說,是有益于醫患雙方的。
進一步來說,“醫患共同決策”不僅有利于重塑醫德,重塑醫學倫理,而且還能向患者及其家屬普及相關醫療知識,共同去戰勝病魔,因為“醫患共同決策”中就包含技術層面的溝通。因此,只有推行“醫患共同決策”,才能建立起真正信任,構建真正和諧的醫患關系。
推行“醫患共同決策”需要醫患乃至社會各界形成共識,首先需要醫生做出改變,其次需要患者了解相關醫學知識參與決策,而讓醫患及社會各界凝聚共識的關鍵是,把“醫患共同決策”納入醫改方案,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去推行。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