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馬滌明 近日,沙特和波斯灣產油國重申不減產,國際油價繼續大跌。有分析認為,由于距離調價只有三個工作日,調價走勢已基本確定,本周五24時國內油價有望迎來“十一連跌”。分析稱,除非國家政策干預,否則降價已不可避免。(12月24日澎湃新聞網) 本輪油價預計下降幅度在530元/噸~590元/噸之間,降價紅利著實不小。而這個理論上的紅利究竟會落在誰的腰包——民眾,還是財政?據以往經驗,民眾怕是不敢奢盼。“除非國家政策干預”的話外音,其實是意料到國家政策仍會干預。
油價下跌,消費者理應享受降價紅利,然而,近來消費者獲利的預期落空了不少。且不說連續兩次上調消費稅,就是提稅前的“八連降”,降幅也遠低于國際油價降幅。數據顯示,距離6月份高點,歐美原油期貨價格跌幅分別為44.65% 、44.11%;而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均不到國際油價下跌幅度的一半:90#汽油累計下降的幅度為17.3%,而0#柴油累計下降的幅度為22.1%。輿論紛紛質疑,所謂與國際油價接軌,難道只是漲價接軌,而降價時就變成了“有限接軌”?財政部稱,兩次提稅是為了治理大氣污染,促進資源節約。這些理由,理論上說是合理的。然而,汽車消費者直接或間接負擔的各種高額稅費,比如消費稅、燃油稅、增值稅、城市建設稅、教育附加費、通行費等,已經為國家治理環境作出了貢獻,而更多的責任應由石油壟斷企業承當。兩大油企在污染問題上時有不良記錄爆出,環境欠賬不菲,在成品油品質方面更是備受指摘;政府部門對油企的環境負貢獻問題態度曖昧,而在向社會加收稅費問題上手筆總是不小,這也是不公平的。
我國油品標準落后于發達國家,但油價卻是和國際市場接軌的,加上各種稅的話,油價已超過一些發達國家。消費低迷、財政收入增長過快、居民收入增速低于財政收入和GDP的背景下,關于讓利于民的輿論呼聲與日漸高,并且官方也多次表示對企業和國民減稅讓利。可是,當國外消費者歡呼成品油降價利好之際,我們這里的“利”,大頭都裝進財政口袋,上演的還是政府與民爭利。
財政部稱,我國成品油消費稅遠低于西方國家。你看,這種問題上又是“接軌”思維了。而價格接軌、油質不接軌;漲價接軌、降價不接軌的問題上,怎么解釋?西方許多國家90%以上的高速公路是免費的,我們呢?除了高速,很多一級公路、很多橋梁、隧道甚至有些地方的二級公路,都在收費。這些因素擺出來的話,“消費稅遠低于西方國家”的說法還那么理直氣壯嗎?正在審議之中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規定,征稅只能由法律規定。那么,財政部、稅務總局發文決定增加成品油消費稅的手筆應該打住了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