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楊朝清 眼科醫生將女患者帶至檢查暗室內診治時,女患者認為醫生靠得太近,因此連打醫生3個巴掌。記者從廣東珠海市拱北警方了解到,涉事女患者被行政拘留10日。隨后,該女士在警方的詢問中表示,醫生在檢查的過程中用左手攬她的腰并且在檢查過程中戴口罩的嘴已經碰到了她的嘴,因此才會動手。 第三方不在場的情形下,男醫生和女患者各執一端,似乎誰都有道理。女患者義憤填膺,男醫生“莫名其妙”地挨打,醫患糾紛之下,從來都沒有勝利者。
警方表示,眼科檢查暗室內沒有遮擋物,門是敞開的,外面的人可以看到里面的情況。根據常識推理和邏輯判斷,男醫生像女患者陳述的“那樣不堪”的概率較小。畢竟,開放、流動的公共空間,讓醫生的言行置于有效的公眾監督之下,行為不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健康長壽的訴求越來越強烈,求醫問藥的過程卻充滿了無奈和艱辛,一些非理性的患者便將怨氣發泄到醫護人員身上。在過往的敘事中,醫患糾紛的雙方被塑造成為強弱分明的兩個利益主體——患者通常可以憑借弱者的符號身份贏得公眾的同情和輿論的支持,醫方卻處于百口莫辯的尷尬處境。
“女患者打男醫生耳光”盡管事出有因,卻不能逾越權責邊界。患者有權利對醫生的醫術和醫德提供質疑和批評,卻沒有權利采用“暴力糾偏”的方式對醫生進行人身攻擊和語言傷害。說到底,患者和醫生盡管角色不同,卻享有作為普通人最基本的權利。“女患者打男醫生耳光”從因果關系上講經不起推敲,從權責關系上來說也是一種濫用與錯位。
即使是弱者,也不見得天然有理。在醫患糾紛中,不能先入為主地進行“慣性聯想”和“惡意揣測”,而是要以事實為基礎進行價值判斷。讓失范者為自己的過錯支付成本,維護醫生基本的職業體面和尊嚴,才能讓醫生更好地服務患者。一旦醫患雙方處于對立狀態,就會陷入兩敗俱傷的“雙輸”格局。(作者系高校教師)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