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朝清 如果雪中送炭送的是溫暖,那么酷暑送水送的無疑就是清涼。最近半個月,陜西西安市一位85歲的左大爺每天下午3時到4時左右,都會提著兩壺泡著龍井、菊花和冰糖的消暑涼茶,等候在祭臺村公交站,給經過的公交司機送水。 在這個炎炎夏日,一位“提壺送涼”的老大爺,讓我們的心里吹起了涼爽的風。他讓我們相信,面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每一次舉手之勞,都可能點亮并溫暖別人的世界?!疤釅厮蜎觥钡谋澈?,是感同身受的樸素人性,是互濟互助的共同體意識。
公交司機的勞累與辛苦,許多人不是不知曉,而是選擇性遺忘和忽視。伴隨著經濟市場化和人口流動化,傳統的社會聯結紐帶越來越松弛,社會交往越來越工具化,麻木與冷漠的社會心態潛滋暗長,讓“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常態。正是心中有了對公交司機的愛與關心,左大爺才會“提壺送涼”。
對他人的利益訴求有著敏感的反應能力,當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這種“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做法,正是共同體意識的體現。左大爺倒給公交司機的,不僅是清涼可口的茶水,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愛情懷。這種情懷在傳統社會隨處可見,在現代社會卻彌足珍貴。
面對道德失范、社會冷漠,不少人怨天尤人,卻沒想著細節推動。說到底,公共生活的溫度,離不開眾人拾柴。雖然現實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讓人性變得復雜和堅硬,但在每個人的心中,依然都有善良和責任的種子。只要讓陌生人得到足夠的尊重、信任和關心,他們也同樣會走出自我封閉和社會排斥的藩籬,用微笑和熱情來回應別人的幫助。
真誠的態度、真實的力量,讓“提壺送涼”引發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和心理共振。一旦愛與良善的力量匯聚起來,就具有讓公共生活更加美好的強大力量。(作者系高校教師)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