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朝清 近日,湖北武漢市漢陽區城管部門采取“文明接力”的方式對違規行人進行處罰,即若發現行人闖紅燈過馬路,該行人須在原地替市容監督員“值班”,直到抓到下一違規過馬路的行人才可“下崗”。據悉,該方法實行一周以來,違規行人較此前下降五成。 在日常生活中,對規范的知曉并不等于對規范的實施,規范既可能被執行,也可能被違反和破壞。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會受到懲罰并被認定為失范者,這樣的后果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性,也可能沒有被抓住、沒有被問責。只有操作系統越強大,規范才能實施得越徹底 ,規范發揮的功能就越強大,“投機者”才可能遵守規范,才會主動履行義務。
如果說罰款是一種經濟懲罰手段,“文明接力”則是一場生動的社會化教育。“文明接力”的軟硬兼施,既體現在“
站崗”的強制性,又體現在“教育”的人性化——從行人到市容監督員的角色轉化,盡管是臨時性“客串”,卻讓行人多了一次參與式觀察的機會。這樣的角色扮演和換位思考,恰恰是以往治理闖紅燈所遺忘和忽視的。
從實施效果上來看,“文明接力”雖然沒有根治“闖紅燈”,卻讓失范現象大為減少。與生硬的罰款相比,“文明接力”的違約成本顯然要大得多;“耽誤不起”的時間成本也好,“丟人現眼”的臉面情結也罷,盡管沒有經濟上的損傷,“文明接力”卻拿捏住行人的“軟肋”,讓不少行人“下次不敢再犯了”。
作為一種社會治理的手段,“文明接力”給行人補上了一堂社會化教育課,讓行人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對闖紅燈的風險和弊端有著更為清醒和深刻的認識,從而克服投機心理和從眾心態,約束自己的行為,避免“一錯再錯”。說到底,只有敬畏規則、尊重公共精神,我們的公共生活才會更加美好。(作者系社會學研究生)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