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楊濤 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記者近日在產糧大縣———山東省商河縣調查發現,投資數千萬元的小農水項目,當地政府宣稱“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卻未經使用就大面積報廢。(10月14日《經濟參考報》) 豆腐渣工程背后大多隱藏著偷工減料、權錢交易,相信這個花費了數千萬元的小農水項目也不例外,希望有關部門好好地查一查這里面的腐敗問題。即便這里面不存在權錢交易,國家的幾千萬元投資打了水漂,當地政府官員聽之任之,也可能涉及瀆職犯罪。更匪夷所思的是,這樣一個豆腐渣工程竟在2011年8月通過了財政廳、水利廳的考評驗收,結論是“所有工程運行良好,均達到設計要求”。
現行的考評驗收模式下,上級部門相關人員在下級部門的人員陪同下,走訪下級部門已經精心準備好的幾個點,再吃吃喝喝,順便帶走一些土特產,認認真真地走過場。這樣的驗收模式本身就是在鼓勵豆腐渣工程,必須予以改變。
首先,驗收主體上應當有所改變。如今的驗收主體是上級部門,上下級之間平時業務聯系頻繁,難免有老子監管兒子的感覺。對政府資金項目的驗收,最好由中立的第三方即由民間社會組織來進行,政府部門對社會組織的驗收進行監管。如果一時做不到由社會組織來驗收,那么,政府部門也可以組織中立的專家和其他人員進行驗收,或者至少在驗收組織中有中立的專家等人員參與。
其次,驗收的程序必須有所改變。有些地方的驗收就是抽樣驗收,實際上就是由下級部門指定幾個地方進行驗收,這給下級造假提供了方便。那么,在驗收上,最好就能進行整體驗收,即便做不到整體驗收,也應當真正地進行抽樣驗收,隨機抽樣,不給造假留下空間。而且,在驗收的時候,必須聽取當地村民的意見,必須得到村民的簽字肯定,至少將村民的意見記錄在案。
另外,驗收結果也必須改變。有些豆腐渣工程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其危害性,或者當時肉眼看不出來,要經過一段觀察才知道。所以 ,不能驗收完了就此了之,而要保留開放的心態,隨時接受群眾的舉報,進行復核。如果復核發現不合格的,則要取消驗收結果并將有關問題反饋給有關部門。并且,有關部門還得制定規范,對于驗收中走過場的,要追究驗收人員的相關責任。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