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杭民 今年,北京出臺“史上最嚴”擇校禁令,全面取消“共建生”,這一在中國有著數(shù)十年歷史的詞語,在權力聚集的首都北京成為歷史。“如果你發(fā)現(xiàn)哪個學校還有‘共建生’,可以投訴,我們保證處理”,對于仍在盤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家長,北京市教委新聞發(fā)言人李奕對今年的招生形勢非常自信。(8月25日《南方都市報》) 對于有著幾十年歷史的“共建生”一詞,人們應該并不陌生。一些有實力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為了滿足員工子女入學,通過單位贊助錢或物的方式,與知名中小學建立“共建”的關系,從而獲得學校每年一定的入學名額 ,最終實現(xiàn)雙方“共贏”。然而,“共建”的雙方是“共贏”了 ,卻不知有多少孩子因為他們的“共建”而失去了上好學校的資格,剝奪了不少孩子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畢竟,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是有限的。
在北京,近二十年來,“共建”有愈演愈烈之勢。參與“共建”的學校都是北京最好的中小學,比如北京實驗二小、中關村三小、人大附中、四中、二中等。至于入學人數(shù),2012年,一份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fā)布的《北京市“小升初”擇校熱的治理:路在何方?》報告中披露:“以北京八中為例,共建生占錄取學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個班,每班40人共計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今年北京八中共建單位參加測試的共有400多人,需要通過考試擇優(yōu)錄取。”
“共建生”無疑是教育特權囂張下的一個集中反映。那些強勢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很多都是擁有較大權力的部門和壟斷企業(yè),“共建生”說到底,就是一個拼爹的活,爹媽在一個強勢的單位,他們的孩子上名校就憑空多了一個機會。“共建生”的實質,就是“按階層”招生,不僅使不少窮人、弱勢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喪失了向上流動的機會,更加劇了社會斷裂的程度。
“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就是為人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北京出臺“史上最嚴”擇校禁令,全面取消“共建生”,讓我們看到了取消教育特權、告別拼爹時代的一絲陽光,但是,在現(xiàn)階段,教育特權還是大有土壤的。眾所周知 ,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藝術類招生及補錄已經成為歷年“特招”腐敗的重災區(qū),“暗箱操作”嚴重戕害教育公平。在一些高校,每人每年給高校捐資便可成為“校董”,獲得相應的“點招”指標。藝術類招生專業(yè)性強,更存在“自由發(fā)揮”空間。
教育特權的實質就是教育腐敗,此乃社會最大之不公。我們常說,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可是,當讀書的起跑線因為權力,或者權力的大小而被人為“割裂”成不同等級,社會的公平、正義何以企及?因此,我們期盼多一些“全面取消‘共建生’”這樣的最嚴禁令,使“偏離”已久的教育正義逐漸修復到公平公正的軌道上來,使教育特權囂張的空間越來越少,使“窮人教育學”惠及更多的寒門子弟。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