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劍 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礙的52歲的李艮庫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南留莊鎮上閑逛,被多名未成年人圍毆致死。當地村民稱,死者雖有精神疾病,但很少危害周圍群眾生活。記者了解到 ,參與打人的共7人,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僅僅16周歲,最小的3人尚未滿14周歲。 這場人倫悲劇看起來好像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年過半百的精神病人凌晨從家里翻墻而出,卻在鎮上碰到因網吧停電無事可做的未歸少年。但是,偶然的背后卻隱藏著諸多必然,也正是因為這些必然因素的疊加,網吧停電才會成為精神病人之死的致命稻草。
為什么這些孩子凌晨還在外面游蕩?這是此案首先應該追究的責任所在。雖說暑假應該讓孩子得到心靈和身體上的放松,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放任自流”。如果家長平日要求孩子按時作息,對不回家或者晚回家現象嚴格管教,這些孩子又何至于玩到深夜?從這個角度講,家長失職造成的監管失守應對這起悲劇負有重大責任。
其次,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是如何進入網吧的?我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規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不得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場所。如果說孩子不知道這一規定還情有可原,可網吧的管理者、對網吧負有監管職責的文化部門、公安部門難道不知道?他們為何默許這類現象存在?
此外,當地的教育生態堪憂。據報道,參與打人的兩個孩子是當地某中學的初一學生,而一些家長透露,這所中學經常有學生在校外和校內打架。當打架成為家長對一所學校的即時評價,這所學校教育出來的學生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便可想而知了。
一群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喪心病狂地踢打一個弱者致其死亡,該從整個社會為孩子提供的成長環境方面找原因。畢竟,由放任自流的家庭監管,整治乏力、管理不善的公權部門,定位迷失、形同虛設的學校所構成的成長譜系,難以支撐起孩子的未來。
一個精神病人的死而引發的未成年保護之痛,究竟會警醒多少失職的家長、迷惘的監管和迷失的教育,當前還無法獲知。而要撫平這樣的傷痛,又絕非家長的一個承諾、公權部門的一紙規定、校方的一個表態就能完成的。對于千瘡百孔的未成年人成長環境來說,各方如何界定自身身份并明確自我責任、如何從這一悲痛中找到反思和行動的力量,才是最關鍵的。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