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次使用的海上滸苔處置平臺。(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
1.67萬米重點區域攔截網,78米長的“海狀元”號和30艘漁船組成海上滸苔打撈隊,連續近兩個月的監測和打撈,一年一度的打滸之戰正式落下帷幕。8月13日,記者從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8月5日滸苔災害Ⅳ級應急響應終止。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滸苔約10.13萬噸,其中海上
打撈滸苔約3.77萬噸;陸上清理上岸滸苔6.36萬噸。據了解,截至目前,滸苔資源化加工了49130噸,其中部分滸苔已經加工成肥料、滸苔多糖等多種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產品。
海陸聯動,打撈滸苔10.13萬噸 8月13日,雨后的島城空氣清新,不少游客在海邊散步。此時的大海恢復了一如既往的淡藍色,滸苔已經悄然離去,一年一度的打滸之戰告一段落。
據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本市自6月11日啟動了滸苔災害Ⅳ級應急響應,8月5日終止滸苔災害Ⅳ級應急響應。截至目前,共清理滸苔約10.13萬噸,其中海上打撈滸苔約3.77萬噸;陸上清理上岸滸苔6.36萬噸。
“今年5月12日,通過衛星遙感在江蘇鹽城北部海域首次發現滸苔綠潮,5月底滸苔開始進入本市管轄海域。”市滸苔辦工作人員介紹,除開展滸苔監測預警預報外,相關部門安排執法船只每日6:00開始巡航監測,陸上工作人員也在團島至麥島一線一天分五個時段對近岸滸苔分布進行巡查。同時,在一浴、二浴、三浴、六浴、奧帆中心、石老人海水浴場和金沙灘、唐島灣等重點海域安裝攔截網,力保近岸重點旅游區不受滸苔影響。
78米長大塊頭帶隊,30艘船列編 長78米,寬16.8米,擁有四臺吊車可以直接將“戰利品”吊上來,現場還能將其壓成滸苔餅,這就是今年首次使用的海上滸苔處置平臺。
海上滸苔處置平臺是海大生物集團為海上處置滸苔特別定制的一艘船,安裝了大型的滸苔收集料斗和2個自吸泵,料斗可以沉到水下40厘米。船體移動時將滸苔圈在料斗里,由自吸泵將圈入的滸苔吸到船上的料倉里。
該平臺還配置了30艘漁船共同組成海上滸苔打撈編隊。“打撈編隊主要在團島到麥島淺海海域展開行動。”市滸苔災害應急處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潘先生說,“漁船打撈完畢后,平臺上四臺吊車會把每條船的‘戰利品’集中起來,依次放到兩臺滸苔打包壓縮機上進行統一壓榨,每天能夠處置3000噸滸苔。”
有了海上平臺,效率提高近一倍 不用來回奔波,在海上就能卸下滸苔,這減少了漁船靠岸卸港帶來的時間消耗。潘先生說:“我們組織了由90艘漁船組成的應急打撈船隊和110艘漁船組成的應急打撈預備隊,共同做海上滸苔清理工作。今年滸苔量不大,加上我們使用了平臺,實際上只用了50艘打撈船。”
截至目前,“1+X”打撈模式打撈滸苔3.3萬噸,占海上滸苔打撈量的89.7%。單船日最高打撈量由2013年的50.5噸提高為98.9噸,每艘次的日平均打撈量由2013年的19.5噸提高到了34.6噸,效率提高近一倍。很多市民也注意到,今年登陸上岸的滸苔少了。“去年,海上滸苔打撈量與前海一線陸上滸苔打撈量的比例是1:1.88,今年提高到1:0.6。”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表示。
陸上隨來隨清,壓成滸苔包 針對滸苔分布區域面積大,近岸漂移速度快,打撈船視野有限的情況,今年相關部門還在浮山灣、太平灣、匯泉灣、青島灣等前海重點海域劃設責任區,依托海域動態監控系統、漁船AIS避碰系統、北斗導航系統和800兆對講系統,對海上打撈船實時監控,確保打撈船只接到調度指令后,迅速趕到指定位置開展攔截、打撈作業。
陸域近岸的滸苔將如何處理?“岸線滸苔隨來隨清、日清日結,實現無異味、無腐爛、不過夜。”潘先生說。今年相關部門還在八大峽、沙子口等重點區域設置了滸苔壓榨機現場壓縮。濕淋淋的滸苔通過傳送帶或吊車直接進入壓榨機,在160噸以上的液壓下,經過幾分鐘的處理,就可以變成一包包“滸苔包”。經過脫水的“滸苔包”將被打包送到相關企業,進入“變廢為寶”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