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舒圣祥 近日,安徽省農(nóng)發(fā)行原副行長操良玉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檢察機關指控其利用職務之便,受賄382萬元,借貸款為他人牟利。事實上,“行長落馬”在多地頻發(fā),受賄數(shù)額最高已上千萬元。打著“市場化”幌子、頗具隱蔽性的金融腐敗,成為反腐新焦點,越來越多的金融高管栽在“簽字生財”上。(8月10日新華網(wǎng)) 這些年,因為腐敗倒下的行長、副行長還真是不少,其他崗位的金融高管就更多了。十八大以來,銀行、證券等金融領域落馬高管有數(shù)十人,僅在銀行系統(tǒng),就有20名行長級高管落馬。“行長落馬”在多地頻發(fā),揭露出企業(yè)“貸款難”背后的“好處費”現(xiàn)象,“簽字生財”的一支筆,不僅造成嚴重的金融腐敗,還扭曲了社會經(jīng)濟格局,大大增加了企業(yè)成本。
“行長落馬”多地頻發(fā),一方面,當然是因為金融機構內部制約與監(jiān)管機制存在重大缺陷,權力過度集中,制約嚴重不足,給尋租腐敗留下巨大空間;另一方面,這更進一步說明企業(yè)貸款之難,要想從金融機構貸款,不僅要有夠硬的關系,還得按照“潛規(guī)則”辦事。眾所周知,在缺乏制度約束的環(huán)境里,個人自律很難靠得住;而在銀行系統(tǒng),只要拿人好處給人辦事,貪腐曝光的幾率很低,尋租的膽子也就更大。
早在原建行行長張恩照鋃鐺入獄時,他的舊友就曾發(fā)出感嘆:在銀行系統(tǒng),小到信貸員,大到行長,給人的印象好像都很富,其中許多富的來源不甚清楚,尤其貸款成為稀缺資源的時候,客戶為了得到貸款大肆行賄,一旦徇私舞弊成風,貪污受賄就變得正常,反之才不正常。此言雖有替舊友開脫之意,但所述亦是現(xiàn)實。在金融領域,除去落馬者,顯然還有大批“蒼蠅”甚至“老虎”隱身其間。
多年來,銀行暴利始終是輿論熱議話題,以至于銀行行長都“不好意思公布利潤”。如果說看得見的銀行業(yè)暴利是明處的貸款成本,看不見的銀行業(yè)腐敗則是暗處的貸款成本,兩者合起來,就是企業(yè)融資難、融資貴的現(xiàn)實寫照。總理最近猛批“有些銀行只做大生意,對成長期的中小企業(yè),不肯給一點陽光雨露”,可銀行為何如此牛氣?說到底,根子還是在壟斷——驚人的暴利,泛濫的腐敗,對普通儲戶的霸王條款,對中小企業(yè)的勢利眼,無不根源于此。
要杜絕“簽字生財”的金融腐敗,光加強內部自律或者強化反腐力度,恐怕都非治本之策。只要銀行的壟斷地位不打破,銀行業(yè)的市場競爭不能充分激活,市場不能真正發(fā)揮決定性作用,官辦銀行就沒法不牛氣,權力尋租就沒法不泛濫。7月25日,銀監(jiān)會發(fā)布消息稱,5家試點民營銀行中的3家獲得籌建審批,未來民營銀行的試點審批很有可能加速。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民營銀行的放開準入,將產(chǎn)生鲇魚效應強化市場競爭,有利于打破銀行業(yè)僵化格局。當銀行不再能“躺著就把錢掙了”,自然會想方設法加強內部監(jiān)管。源于壟斷的金融腐敗,因此大有希望止于競爭。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