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探訪青島雨水利用示范小區 排澇蓄水兩不誤

2014-06-03 05:3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一場大雨過后,魯信長春花園的人工湖蓄滿了水。



  一場狂風暴雨讓到島城不少道路、小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甚至內澇情況,然而有的小區不僅沒有內澇,反而收集了滿滿三池可循環利用的雨水。6月2日,記者對青島市雨水利用示范小區之一的魯信長春花園小區進行探訪,詳細了解了該小區的節水循環系統。在該系統的幫助下 ,每年可收集利用雨水20萬噸,節約資金近40萬元,同時還大大緩解了市政供水、排水管網的壓力,更美化了小區環境。

  不僅沒內澇還換來三池湖水

  6月1日,一場大雨普降島城,不少小區 、道路出現積水,影響通行,而魯信長春花園小區卻因為這一場大雨收獲了滿滿一池水,準備在少雨無雨天氣下循環利用。

  2日下午1時許,記者來到魯信長春花園,小區的路面潮濕,但并沒有積水影響行走。該小區南高北低,記者來到位于小區中央的中心湖,發現高處的雨水正往里流,而湖已經基本蓄滿水。湖邊種著綠樹,湖里種著植物,還有魚在游動。

  “下再大的雨,我們小區都沒澇過。下完雨之后,水都流到人工湖里了 ,干旱的時候,再用湖水綠化,節約了水資源。”小區居民王先生告訴記者,這么大的人工湖為小區的環境添色不少。

  物業公司的常先生告訴記者,下雨時,雨水澆灌了樹木,收集的雨水等著干旱時用于小區綠化。“春季、夏季、秋季下雨比較多,冬天雨水少 。沒水時,我們會抽水過來,湖里還養著小魚。”常先生介紹,人工湖的維護需要不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小區所有的水都匯集到這三個人工湖里。”常先生告訴記者。

  特殊地形造就雨水利用示范小區

  據小區物業介紹,小區占地面積48公頃,小區整體走勢為南高北低,南北高度差達30米。當初小區的設計建造人員利用地形設計了“十”字形人工水系,交點及端點均有水面,規劃了三個人工湖,調蓄容積為15000立方米,湖面面積為1萬平方米。

  小區南部區域雨水通過管道收集沉沙處理后進入景觀河道,地勢較低的北部區域雨水直接就近匯流到人工湖或河道。考慮到小區落差大、雨水不易收集以及北方降雨季節性不均勻的特點,利用部分浮山泄洪雨水(匯水面積約18公頃)作為補充,保證雨水收集量,雨季多余的雨水通過人工湖溢流設施流出小區。

  人工湖優先利用水質相對較好的小區路面收集的雨水,浮山雨水作為補充。考慮到徑流雨水雜質較多,為確保水質符合要求,雨水收集采用沉淀過濾和人工生態凈化技術相結合的處理工藝。根據小區南高北低的地勢,利用管道收集南部區域雨水匯同浮山雨水,先經初期雨水棄流再經沉沙處理后進入水系。小區北部區域的雨水直接就近匯入人工湖和景觀河道,利用自動曝氣溶氧精濾設備 ,對人工湖的雨水進行循環過濾處理,然后水經液氯消毒后在加壓泵作用下進入景觀河道和人工湖。

  每年能收集利用20萬噸雨水

  魯信長春花園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套系統目前的使用、維護工作都由他們完成。從最近幾年的運行情況看 ,雖然日常維護也需要一些費用,但效果良好。

  據介紹,小區這套水處理系統設備投資114萬元,雨水利用管線投資為110萬元,總投資224萬元。設備運行功率為40千瓦,按照每度0.6元計算,每年設備運行費用為87600元。過濾設備自動運行,平時由物業人員巡視,人員工資按每年1萬計算。設備一年損耗共計4380元。每年收集利用 20萬噸雨水,以自來水價格為2.5元一噸計算,則節約的自來水費用為50萬元,減去相應的費用,雨水利用可以直接節約39.8萬元。

  趨勢 收集雨水,給城市解渴

  小區的節水系統令居民、物業和小區建設者都非常自豪,不過這樣的榮譽并非只有該小區有,山水名園小區同樣也有一套類似的節水系統,是青島另一個雨水利用示范小區。

  在這兩個小區中,因地制宜地將山體雨水、居住區雨水結合起來,統一收集存儲,處理后成功運用于居住區的景觀用水,既提高了雨水利用效果,又改善了小區環境。

  據青島城市節水辦公室主任張國輝介紹,島城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不利于雨水的直接收集回用。因此,島城在雨水利用方面以入滲收集為主,以收集回用為輔,提倡將雨水收集利用工程與再生水利用工程設施建設結合起來,減小雨洪增量,增加入滲補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一是通過在庭院、廣場、停車場、公園、人行道、步行街等實施透水材料鋪裝,將屋頂或路面收集的雨水引入地面透水區域,進行蓄滲回補。二是合理選擇建設雨水利用設施。對于新開發建設的小區或建筑群,可以集中建立獨立的雨水處理系統,將屋頂收集的雨水經處理后直接回用。三是通過實施截污工程和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將河道中上游區域的雨水引入城市河道或景觀湖,優化城市水環境和水生態,同時保證河道的防洪排澇功能。 文/圖 記者 于紅靚  景毅(署名除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