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原則上不要再直接投資辦企業 『來自歷史』“對一個地方來說,應該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這是
改革開放之初南方一些地區提出的理念,實踐證明他們發展起來了。”
在改革過程中,各地要有全局觀 、大局觀 ,不能打“ 小算盤 ”、“ 小九九 ”,更不允許“走過場”、“變戲法”,確保簡政放權真正到位 、見效 。
地方政府抓經濟,不是當“司機”,不是直接開車上路,而是要管好“路燈”和“紅綠燈”,當好“警察”。
我們可以借鑒一些國家的做法,對監管對象按確定的比例隨機抽查。隨機不是隨意,而是有規則。比如100家企業,規定每年抽查百分之幾,通過“ 搖號”來確定,被搖上的,就一查到底。一旦發現有違法行為,就要重罰,讓違法者無利可圖,甚至傾家蕩產。
現在有些機關上面很大、下面很細,成了鴕鳥。各地要下決心,該加強的加強,該弱化的弱化,特別要加強基層、加強一線,把上級機關“瘦身”與基層一線“強身”統籌考慮,把編制結構調整好。
李克強說,今后地方政府原則上不要再直接投資辦企業,地方政府直接辦企業或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容易在當地形成投資、產業的壟斷和市場封鎖。對一個地方來說,應該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這是改革開放之初南方一些地區提出的理念,實踐證明他們發展起來了。地方政府抓經濟,不是當“司機”,不是直接開車上路,而是要管好“路燈”和“紅綠燈”,當好“警察”。“路燈”就是為所有的企業照亮道路,對所有的企業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紅綠燈”就是講規則,該走則走、該停則停,也對所有企業一視同仁。當好“警察”,就是加強監管,對假冒偽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騙、侵犯知識產權,特別是對食品安全等領域損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嚴懲不貸。
只有把底托住,才能更有力地推進市場化改革 『來自生活』“有的義務教育學校變成了所謂‘貴族學校’,有的養老院也過于豪華。政府把什么都包起來,把什么費用都免了,看似是在做好事,但實際上包不住、也包不起,社會力量又進不來,因為即使保本微利也難以平等競爭。”
李克強說,搞好保障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務,也是地方政府需要加強的管理服務職能。這方面,政府的責任主要還是保住基本、補上短板、兜好底線,促進社會公正。現在一些地方保基本的內容走了樣,“雪中送炭”的事還沒做好,卻熱衷于搞“錦上添花”。有的義務教育學校變成了所謂“貴族學校”,有的養老院也過于豪華。政府把什么都包起來,把什么費用都免了,看似是在做好事,但實際上包不住、也包不起,社會力量又進不來,因為即使保本微利也難以平等競爭。只有把底托住,不讓沖破社會道德和心理底線的事情屢屢發生 ,才能更有力地推進市場化改革,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應有之義。據《北京晚報》
■聲音厲以寧——
—城鎮化模式不能照搬西方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記者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采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厲以寧教授。
厲以寧表示,有關統計顯示,當前中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0%以上,超過很多人的預期,主要是因為這個統計把在城市居住了半年以上的農民工都算做了城市人口。如果按擁有城市戶口的人數計算,中國的城鎮化率只有30%多,與歐美發達國家80%左右的城鎮化率相去甚遠。按照發達國家這個比例計算,假定再過一二十年中國人口達到15億,就需要有12億人住在城鎮,即在當前6億多人口生活在城市的基礎上還需增加5億多人進城,屆時城市恐將不堪重負,城市生活水平恐將大幅下降。因此,中國不能照搬西方城鎮化模式,一定要走適合中國國情的城鎮化道路。
中國的城鎮化模式應該是“老城區+新城區+新社區”,其中新社區是中國城鎮化的最大特色。老城區應進行改造,如改造棚戶區、城中村等,變成商業區、文化區、服務區以及宜居區。在試驗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新城區,應大力發展商業,吸引民眾定居,不能到了夜晚就成空城。新社區建設作為中國城鎮化建設的重點,首先應建設新農村,這需要將村的建制改為社區自治,還需要到位的公共服務以及城鄉社會保障趨向一體化,這又涉及戶籍制度。將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合二為一,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積分制”與“分區推進制”可雙管齊下。大城市實行“積分制”(例如上海),將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能等級等作為積分項,積分達到要求即可解決戶口。在新社區(包括部分新城區),條件成熟時可實行“分區推進”,即一個地區一個地區地解決戶口問題。
據《北京晚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