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離別前的演出 10年了,這樣的日子真的受夠了,他終于要離了。我們是該歡喜還是悲哀?
2004年以來,政府就一直在采取調控措施,也就07年的調控遭遇了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房價出現拐點。11年的限購到了12年也算是一次小拐點。而今又開始漲了,尤其是一線城市,一年至少20%的上漲幅度。
為什么每次調控都是失敗?為什么這次號稱史上最最嚴厲的持續了兩年的調控還是不行?
從整體上看,因為沒有處理好供求、土地和貨幣三大問題。
房子供不應求,自然要漲價,這十年恰恰是城市化高速進展期,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我們總是在抑制需求上下工夫,因為這個相對容易,其他的供應工作就少多了。
二是而土地的地價和供應量,供應地塊大小,供應后的動工問題,雖然也都是調控重點,但幾乎沒有執行,尤其是懲罰性措施和案例。
三是貨幣濫發,十年前中國M2不過十幾萬億,目前已經馬上突破百億大關,如此通脹之下,怎么能不買房?
如果從這所謂的五條措施上看,典型的新瓶舊酒。要求地方制定樓價目標、嚴格限貸、實行問責制等,這些政策自2010年的“老國十條”出臺以來,早已是老調重彈,喊破嗓子,且按過往經驗來看,這些措施頂多只能暫壓樓市升勢,待市場消化辣招后,樓市狂態又會復萌。
具體來說,這些年來的調控措施上,總結起來,有六多六少。這六少就決定了調控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是個瘸子,走得不會長遠。
降需求上做的太多,增供給上做的太少:尤其是土地供應,任志強之所以敢說北京房價大漲,就是因為土地供應嚴重下降,而又將導致未來新房供應不足,供求逆轉,價格暴漲也是正常。而各城市政府對囤地至今未見大的處罰措施,對未完成土地供應目標更是沒人追究。
增量房上做的太多,存量房上做的太少:現有的如此之多的空置房源,沒有任何措施。好不容易做個房產稅,就如同毛毛雨。
管控的力量上做的太多,市場的力量上做的太少:沒有發揮市場供求的調節作用,和一二手市場的聯動機制。就會搞行政命令式調控,政府強勢管制,計劃經濟思維陰魂不散。
頒布政策上做的太多,執行政策上做的太少:囤積土地未能處罰誰,房價暴漲也沒問責誰,限購被假證突破也沒問責,導致沒有人當回事。
流轉環節做的太多,持有環節做的太少:賣買房屋不斷加稅,這樣炒房的只是把稅轉嫁到購房者頭上,進一步拉高房價,而對于大量手中占有房源者卻溫柔對待,上海和重慶的房產稅相對于國外簡直就是個笑話,最近房姐等被曝光,更顯此問題之嚴重。
一刀切做的太多,差別化做的太少:房地產是區域化的產品,每個城市每個區域都不相同,比如目前是典型的一線城市高燒、二線城市熱、三線城市冷,所以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具體城市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政策,否則驢唇不對馬嘴,糊里糊涂收場。
都給了他十年時間了,他都沒有做好,所以,只有拋棄他,換一個人來過。
這個據說要搞城鎮化的新人好不好呢,3月以后看吧。
進入張百忍半島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