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
做磕子島城僅剩一“獨苗”
1月10日,是李村大集的日子,隨著春節的臨近,大集上買年貨的市民非常多,記者在大集上看到很多傳統的富有年味的工藝品尤其受市民青睞,其中用來制作面食的木頭模具——磕子非常受市民喜愛,很多市民紛紛表示,“過年了,用它制作出來的面食更漂亮,也更有年味兒。”經過詢問賣貨的商販得知 ,市場上的磕子都產自即墨市龍山街道王家葛村。
為了了解磕子的制作技藝,12日上午,記者從市區坐車來到即墨,“你要找制作磕子的呀?去王家葛村就對了,全青島就這一個地方有。”一位姓姜的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在這位司機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一戶制作磕子的工匠王承虎家中。王承虎告訴記者,他只記得從他的祖輩開始他們家就做磕子,自己也是跟父親學會的,他聽說,制作磕子的歷史已經有二三百年了,但具體是誰發明的制作磕子技藝,王承虎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磕子的制作技藝只在王家葛村有,全青島甚至全山東再沒有別的地方做?!?
小小磕子讓面團“活”起來
“你看看,地上擺的這些磕子都是我昨天剛做好的,明天就要發往濰坊了?!痹谕醭谢⒓抑械匕迳险R齊地擺放著一些已經做好的磕子。這些磕子長三十多厘米,寬五六厘米,每塊木板上都刻著金魚、小猴子、壽桃等形狀,花紋清晰,非常精美。王承虎說,這些磕子都屬于小型的,用來做小饅頭用,平時他都是做這種小磕子,如果要做大磕子需要預訂。
據介紹,王承虎今年54歲,21歲跟著父親學會做磕子,到現在已經做了30多年了。“用磕子做面食是咱青島的老風俗了,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用它來做面食,現在雖然用得少了,但很多老青島尤其是農村人,還保留著用磕子做面食的風俗。”據介紹,磕子是制作面食的一種模具,將和好的面放進磕子里,面就變成磕子里的形狀,蒸熟后,面食保留了磕子的形狀,有金魚、元寶、獅子、猴子、花、壽桃等五六十種形狀,制作這些磕子的手藝多是前輩們流傳下來的,也有現在的工匠自己研究出來的。
制作一個需要十多道工序
王承虎說,制作磕子的木材一般都是選用梨木,選擇梨木做材料,是因為梨木的質地較硬、不開裂,不變形。“別看這么個小木磕子,制作下來從選木材到最后完成,一共需要十多道工序呢?!蓖醭谢⒅钢粋€磕子對記者說。
王承虎詳細地向記者講述了制作磕子的工序:首先將木材切割成木板,再畫線將木板分割成更小的木塊,然后切割、蒸熟、晾曬、設計圖案 、刮平,最后一步是最關鍵的,即在木板上雕刻,這是純手工技藝,也是最體現一個工匠技術水平的步驟?!巴瑯哟笮?、同樣花色的磕子,好的工匠做出來的價格要比一般工匠做出來的貴一倍 。”王承虎邊干活邊對記者說,一個小型磕子賣給商販的價格是六七元,商販在集市上能賣到10元左右,“磕子需要人工制作,耗費大量時間,我一天僅能做20多個?!?
成稀缺品商販排隊等貨
記者又來到另一戶制作磕子的工匠王丕高家中。王丕高說他從18歲就拜師學藝,學了一年才出徒,之后就一直制作磕子,到現在已經做了40多年了?!拔覀兊目淖痈揪筒怀钯u,尤其是到了春節前,供不應求。”
王丕高說,他們都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一家一戶單干 ,雖然是單干,但也是訂單式生產,村民的磕子主要銷往青島、濰坊、煙臺、威海等地,甚至出口日韓。“我和老伴一個月能賺三四千元,村里做磕子的工匠大多是在農閑時節做,平均一天能掙一百多元。”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