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思路決定出路,思路就是出路。為深入宣傳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展示山東省精準發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新成果,9月19日-24日,“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大型采訪活動舉行,來自全國50多家網絡媒體的百余名記者、評論員,以及理論專家、知名博主和網絡大V,奔赴濟南、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德州、威海、濱州、東營等地,深入供給側改革一線采訪調研,充分發揮正面宣傳、典型宣傳的帶動引領作用。大眾網即日起在山東24小時新聞客戶端、山東手機報、官方微博、微信全媒體全平臺推出“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側論”。
“供給側 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系列評論——側論(40)
遠離“偽創新”,自主創新是王道
——從威高心臟支架打破國外壟斷說開去 大眾網評論員 王封
供給結構中,尤其是在民生領域,痛點難點弱點在哪里,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就在哪里。
2005年,威高集團自主研制的心臟支架問世后,旋即迫使進口產品單價從4萬元陡降至26000元左右。如今,進口的心臟支架價格一降再降至14000元,而同樣品質的國產品僅為8000元左右。據估算,威高集團銷售的心臟支架已為國家和患者節約醫療開支360多億元。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在人們紛紛吐槽甚至津津樂道去境外爆買智能馬桶蓋、電飯煲的當下,以“威高創造”為代表的民族產業從某種層面上說明一個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沒有必要妄自菲薄,夸張地拿人家的長處來比對我們的短板,咱們國貨并不是一無是處、全線潰敗,中國制造依然是值得期待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國際競爭絕對靠實力說話,以德服人。你想當老大,就得有金剛鉆,很多東西是買不來的。比如說,設備可引進,技術能買來,但科研創新能力是買不來的。威高集團近年來研發的各種產品不斷打破國外壟斷,頻頻迫使進口產品揮淚大降價,比拼的就是“你有我優”的技術研發應用實力。
有為才能有位。有誰能想到,30年之前,威高集團從威海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輸液器民營小廠起步,如今躍居中國醫藥制造業第4位,已然成長為涵蓋醫療器械和藥業、醫療商業等領域的行業大型領軍企業。地處中國三線城市的威高崛起有什么獨門秘笈?威高為什么能創造逆襲傳奇?我們可以從威高文化核心理念里找尋成功密鑰和答案。
“進軍世界強企之列、亞洲領先、中國最強,最受人尊敬的醫療器械和醫藥企業”,是威高的企業愿景;“滿足并努力超越顧客的最大需求”,是威高的質量方針;“10000-1=0”,是威高的經營理念。
仰望星空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貴在行動。
威高集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實實在在的真創新,而且是不斷掌握主動權的創新,充滿持續動力的創新。其最重要的體現就是毫不含糊的科技投入:每年提取銷售收入5%以上作為研發經費,為創新提供強大支撐,僅2015年研發投入就達14億元。威高集團先后建立了國家技術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并在國內外建立了研發機構,建立產學研聯盟,聯合研發前沿關鍵技術。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威高集團實施高端發展戰略,堅持瞄準國際前沿,開發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徹底打破國外壟斷。
不難看出,一個產品、一個企業能否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要么具有獨特性,不可替代,要么領先一步,走在前列。強大的可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和高速的科研成果轉化水平,讓威高集團始終掌握主動權,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巨頭。
說實在的,現在一談發展規劃,一提轉型路徑,很多企業就掏出“創新”這把萬能鑰匙來,幾乎快成了套路。但是,創新有真正的創新與“偽創新”之別。
與熱詞“創新”相比,“偽創新”倒較鮮見,但若換作“盲目跟風趕時髦”這樣通俗的說法,大家就心領神會了。舉一個例子,“工業機器人”將是工業4.0時代的新寵。眼下國內生產機器人的企業已超過800家,但大多數企業都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已經呈現“高端產業低端化”的不良態勢,缺少核心技術的機器人產業若不及時調控,很難行穩致遠,甚至重蹈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的覆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些企業大力搞創新,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然而因頂層設計不夠深遠,再加上缺少持續創新能力,風光幾年后漸入疲態,陷入頹勢在所難免。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進入新常態發展階段,投資沒回報、產品沒市場的項目不能再上了,抱著粗放型發展方式老思維不放,必然走進死胡同。
遠離“偽創新”,自主創新才是王道。可以說,掌握核心科技、不斷自主創新的威高集團,在醫療相關領域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新躍升,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有效供給”課。
相關專題:
供給側·山東策——第十二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