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羅志華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仿制藥代購行業里,失去監管的仿制藥面臨失效與涉假的“硬傷”,有的“仿制藥”連生產廠家都明確表示是假藥,患者無法甄別,代購渠道的“口碑”成了他們唯一的仰仗。(8月21日中新網) 被界定為“假藥”的一些仿制藥,本身又存在真假之分,假真藥、真假藥、假假藥……這種顯得有些荒唐的現象,體現的正是假藥界定方面存在的問題。
站在醫學專業角度來看待藥品的真偽,會認為治療有效的藥品為真藥,反之則為假藥。以此來衡量,通過代購進入國內的未上市抗癌藥,很多都應該被納入真藥的范疇。以法律角度還是以醫學角度來看待代購藥,決定著這些藥品的最終定性,而先站在醫學專業角度來界定假藥,然后再由法律來加以約束,無疑更科學合理,更契合當前的現實。
此外,站在醫學專業的角度、以療效為主要標準來界定假藥,還具有一些容易忽視的優點。假如假藥的界定缺乏療效標準,那么,不僅僅是代購藥,包括國內市場很多療效確切的藥品也會歸為假藥,與療效全無的真正的假藥得到相同的法律待遇,這樣反而不利于打擊真正的假藥。分類界定、精準打擊,首先需要運用醫學專業知識對假藥進行界定。
同時,國內市場上的一些仿制藥雖然有合法的身份,但有些卻沒有實質效果,或者效果大打折扣,對于這類“假真藥”,法律除了承認其合法的身份外,沒有其他好辦法來加以應對。只有站在醫學專業的角度,通過療效一致性評價等手段,來決定是否給予其合法身份,方能將這些同樣坑人的藥品擋在市場之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