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德斌
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下發通知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禁止提供校園貸服務;且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貸業務,對于存量業務要制定整改計劃,明確退出時間表。(本報6月18日A09版報道) 近年來,校園網貸亂象頻頻曝光,部分大學生因負債過高而無法按時還款,遭遇辱罵、毆打、散發裸照等惡性催債行為,甚至誘發自殺悲劇事件,社會影響極為惡劣,令公眾痛惜不已。而且,就在銀監會清理整頓校園貸之際,仍然有網貸平臺頂風作案,部分地區仍存在校園貸亂象,一些地方以“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等馬甲替代校園貸,蒙騙學生。
由于校園貸的利潤非常大,學生需求旺盛,網貸平臺不愿意輕易放過,才頂著政策壓力繼續開展業務。那么,在清理整頓措施不得力的情況下,基于學生權益安全考慮,確實有必要采取壯士斷腕的雷霆手段,先暫停網貸平臺開展校園貸業務,再進行徹底的整改,將校園貸納入嚴厲監管、規范開發的范疇,逼迫校園貸業務規范化,以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目前開展校園貸業務的平臺很多,既有規范經營的,也有違反管理規則、盲目拓展業務范圍,甚至還存在惡意欺詐、設套誘騙大學生借高利貸的平臺,可謂是魚龍混雜。暫停網貸平臺的校園貸業務后,也要“開前門堵后門”,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通過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合法規范經營業務,嚴格審查大學生信貸資格,合理設置信貸額度和利率,避免隨意放貸埋下壞賬風險。
同時,未來在放開網貸平臺的校園貸業務時,也要對違規開展借貸業務、高利貸、暴力催債等行為的平臺,采取“零容忍”的態度,一經發現就嚴厲打擊,并予以行業終身禁入、刑事追責等重罰。
近年來曝光的校園貸亂象,其實跟部分大學生缺乏金融常識,盲目借貸超出自身承受額度,對高利貸的后果認識不清等相關。各地大學有必要開金融知識基礎課,讓大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金融常識,學會計算利息、貸款、負債能力、投資回報、風險等,再去考慮自己是否承受得起。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每個人在工作與生活中,都要與錢打交道,大學生學點金融常識是好事,至少可以保護自己,不被非法網貸平臺欺騙。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