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5月12日,半島都市報官方微博發出“身份證借給同學辦貸款買手機 大一新生反成欠債人被坑跳樓”新聞引發眾多網友關注,更有網友講出了自己在校園貸重壓下的焦慮生活。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類網貸平臺巧立名目,各種“校園貸”風險不斷積累……本報推出“網貸觀察”專欄,歡迎讀者關注“半解”參與式互動平臺,說出您的故事或者看法。您也可以關注半島客戶端、微博“@半島都市報”或微信公眾號“半島都市報幸福大青島”留言參與。
半島全媒體記者 葛欣鵬
就業大半年后,畢海軍終于還上了校園貸款。2015年底為了一部iPhone6,他從“趣分期”上申請到了6000元額度,從每月1200元的生活費中擠出300元“填空子”。由于“來錢容易”,入不敷出時,他選擇了下載其他貸款軟件申請更多的額度,6000元手機貸一年半里“生”出了兩萬多元的債務。“我現在隨便可以給你找出幾個負債十萬左右的學生”,校園網貸平臺工作人員小齊為記者揭開了龐大受眾的“冰山一角”。“我拿青春賭明天,奈何今天已被騙”,有網友評論稱。
某網貸平臺從業者小齊提供的學生借貸記錄。
■案例
最怕逾期后的服務費 “2015年正是校園貸最火的時候,幾十家網貸平臺擁入學校”,和很多同學一樣,畢海軍擁有了自己向往已久的電子產品。
問題很快出現,發現每月入不敷出的畢海軍不得不下載其他貸款軟件申請更多的額度,“沒辦法只能拆了東墻補西墻,本金、利息,最可怕的是逾期以后的服務費”。有一次忘記還款的畢海軍收到對方的短信,“一下要交200多元的逾期費,還要停止對我的放貸,而這個時候另一個平臺生息金額也出來了,我的生活費還這些錢都不夠,只能以貸養貸”,當自己的還款數目突破兩萬、各種催債信息狂轟濫炸的時候,畢海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2016年3月,鄭州市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在校大學生因債務纏身無力償還跳樓自殺,成了校園貸第一個“犧牲者”。今年4月11日,廈門華夏學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園貸”,在泉州一賓館自殺;5月6日,江西省工程職業學院的一名大一學生跳樓身亡,死因還是源于校園貸……
畢海軍也曾一度陷入惶恐。“真的快要奔潰了,還款的那段時間里滿腦子都是債務,不敢告訴同學、更不敢告訴家長,為了省錢隔絕了一切社交,課也沒心思上,每天只能待在宿舍里打游戲”,這樣的生活讓他幾近抑郁。幸運的是畢業后他順利找到了工作,還清了債務、避免了悲劇。
■算賬
貸款年息高達70% 校園貸緣何成為洪水猛獸?一方面源于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擔任過兩年大學班主任的青島某高校一名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對消費的控制力不足,一旦嘗到了甜頭就會越加難以控制”,她甚至看到有的大學生用貸款去賭球、買彩票。
在校園網貸平臺從業多年的小齊給記者看了一份學生的借入記錄,涉及到全國范圍內多所高校:“現在很多學生都有借款,還有一些控制不住自己的,以貸養貸,越陷越深,我現在隨便可以給你找出幾個負債十萬左右的學生”,在他印象中,見過金額最多的有五十萬,本金可能只有十幾萬,剩下的全是利息。
小齊直言,“貸款以后,有的學生能好好使用,把自己玩死的也很多,職業學院情況尤其嚴重,從業這么久,倒從沒見過清華北大的學生來借錢”。
校園貸的利息到底有多高?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曾做過一份調查,“一般小的校園貸平臺,利息按日計取,多在0.1%~0.2%之間。綜合算起來,等額本息還款下來年息高達70%”。
根據我國民間借貸規定,年利率不應超過36%。針對記者的這一疑問,薛洪言表示,多數平臺不會公布年利率。另外一些校園貸平臺主打“分期零息”概念,還會按月收取分期服務費(偷換概念)。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費用,就是所謂的逾期費率。根據融360的一項調查,超過55%的大學生分期平臺逾期日費率為1%,最高的日費率達到了3%,逾期100天,欠款就要翻倍。這種情況下,學生一旦逾期就要盡快還清,否則就會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大。
剛畢業的張麗展示所謂“培訓貸”的還款記錄。
■變種
培訓貸瞄準應屆畢業生 數據表明,2014年至今,隨著監管的加強,校園貸業務也經歷著洗牌或良性退出的過程。去年9月5日,“趣分期”停止校園貸業務,9月9日“佰仟金融”下線學生分期產品;10月初“壹寶貸”退出校園貸市場,10月11日“我來貸”宣布關閉。
2016年4月,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中國銀監會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提出,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將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貸人納入營銷范圍,禁止向未滿18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不得進行虛假欺詐宣傳和銷售,不得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發放高利貸。但隨之校園貸又迎來了新變種,打起了擦邊球,其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就是“培訓貸”。
就在幾日前,畢業后來青島找工作的張麗向記者投訴,“中軟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涉嫌培訓詐騙,面試后對方告訴我們可以跟項目組老師實習,考核通過后直接進入中軟工作,或者推薦進入其他公司”。
后來,張麗和其他二十幾名面試者被安排到一起學習,“跟說好的實習完全不一樣,就是講些毫無實用價值的內容”,并且公司以各種名義收集了張麗等的身份證、畢業證等信息。
當貸款平臺將19800元的貸款金額發給張麗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被辦理了貸款,在跟公司、警方、工商部門等多方協調未果后,張麗他們只能每月自己負擔還款,“以為是在面試,其實是在給我們申請貸款;說好的免費培訓,最終貸款卻要自己還”。
網貸平臺從業者小齊告訴記者,“這些培訓機構就是瞄準了一年一度的求職季,專門釣那些壓力很大的應屆畢業生”。據小齊介紹,還有一些培訓公司想方設法進入校園,或通過問卷調查、或開設講座、或以招聘為由,用言辭厲語攻陷學生的心理防線,使其意識到就業壓力并懷疑自身能力,然后順勢建議培訓。“當學生想參加培訓卻又因資金而猶豫不決時,培訓機構順勢建議,通過貸款平臺申請培訓費用,或誘導他們申請貸款”。
對于五花八門的崗位要求,培訓課程的價格也參差不齊,應聘者繳納的培訓費用并不便宜,學費通常是一萬到兩萬,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間。如果想要中途退出,往往需要向公司繳納20%的違約金,有的違約金甚至高達培訓費用的40%。
在第三方投訴平臺21CN聚投訴上,自去年6月份開始,來自北京、上海、吉林、湖南、成都、江蘇等各地的培訓貸受害人發起了近百起投訴,大部分受害人遭遇的騙局均遵循“招聘、培訓包工作、免息貸款”的模式。
而且,多個培訓機構在提出貸款之前,先以“發放補貼、工資卡”等名義,收集了受害人的銀行卡、身份證、手機號等信息,并且要求受害人安裝相應網貸軟件,并認證、綁定。在QQ群查找中輸入“培訓貸受騙”,會出現幾十個群,其中一個成立于2016年5月的QQ群中,超過470名受害人,受害人統計出的不良培訓機構超過50家。
■延伸
針對年輕人的花樣貸款 “除了針對學生群體推出的項目,還有針對女孩子的美容貸,針對剛入職人員的發薪貸等等”,小齊告訴記者,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從網貸平臺獲得“支持”。
采訪中,網友小何向記者描述了自己的遭遇。“我的鼻梁太低了想調整一下,于是聯系了一家整容機構,他們給出了3000元的要價”,可由于剛剛參加工作沒那么多積蓄,她又不想告訴家里人,于是整容機構幫小何聯系了一個名叫“么么貸”的網貸平臺。
“美容院稱他們和這家網貸機構有長期合作,貸款的事情由他們幫忙處理,我提出了分六期支付,但美容院沒經過我的同意擅自改成了三期”。一氣之下,小何決定取消在這家美容院的整容計劃。
可時間過去一月之久,整容機構不但沒有幫小何取消預約,反而堅持要收取15%的取消手續費。而“么么貸”那邊借款已經生效,“每天發微信、短信催款,并且進行恐嚇,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小何想報警備案,但又不想事情鬧大,陷入焦慮之中。
和小何一樣,網友“莫麗”正陷入發薪貸風波,發薪貸即現金貸,“就是小額短期貸款,短期周轉十天半個月,發了工資就還了”,莫麗介紹。“我一般是每月20號還信用卡,公司15號發工資,有一次工資發放延遲了幾天”,因此無法還款的莫麗從一家現金貸平臺上借了2000元,“日利息大概是1.5%,利息雖高但我想最多也就用一周”。
后來因為家里臨時有事,莫麗推遲了幾天還款,“卻被通知單逾期費就有1000多元,我提出異議后,他們威脅我說會進入征信記錄,而且警告我費用只會越拖越高”,無奈之下莫麗只好借錢還款。
“這些針對年輕人的貸款項目本質就是:我拿青春賭明天,奈何今天已被騙”,一位網友如此評價,適當的超前消費無可厚非,但是網貸平臺正是瞄準了這一痛點,設置的可能是一個無底洞。(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畢海軍、張麗為化名)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