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3月7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介紹,財政部對部分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依法從嚴處理和處罰,已追回新能源汽車騙補資金和罰款約23億元。肖捷稱,“財政補貼資金不是唐僧肉。”在對騙補企業進行處理和處罰的同時,對有問題的車輛將不再補貼,對閑置的車輛也暫緩清算。(3月7日新華社) 財政部部長肖捷何以會說“財政補貼資金不是唐僧肉”?這是因為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程度。3月5日,在人民大會堂的“部長通道”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在談起新能源車騙補問題時,也明確表態說:“對于騙補態度是零容忍。”
一般來說,市場對新技術、新產業都有一個適應期,在一定階段,實行適當補助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然而在蓬勃發展的背后,是日益猖獗的騙補亂象,某些企業“薅國家的羊毛”已成潛規則,浪費大量國家資金。
對此,相關部門早有憂思與痛感,已決心下大力氣打擊騙補,“不管有多少輛,發現一起絕對處置一起”。但在處罰之外,還需多方同時發力,此前,就有業內人士稱,應當完善財稅支持政策,引導地方由補貼轉變為支持使用,進一步加大產品的審核和監管,建立電池唯一性編碼制度等。而今,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改革的方向已經明晰,在降低補貼標準的同時,也設置了補貼上限,提高了準入門檻。
既要扎牢籬笆,也要輔以嚴懲,還要完善制度,循著這一路徑應該可以有效遏制騙保。但根本而言,還是要鼓勵新能源汽車邁向市場化,使其從集體規模增長,轉變到優勝劣汰上來。只有在市場競爭的大海中生存下來,才能真正具備活力,發揮效用。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