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3月5日是“學雷鋒”活動日。最近一段時間,市區中小學的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聆聽學習雷鋒事跡、到敬老院打掃衛生、到社區表演節目等,“學雷鋒”活動如慣例般進行。可記者采訪調查發現,很多低年級小學生卻不知道雷鋒是誰。據了解,“新課標”教材里已經鮮有雷鋒事跡。老師呼吁,不僅每年的學雷鋒日,平時也應該多給孩子們講講雷鋒故事,“榜樣的力量很重要,‘雷鋒精神’需要代代傳承。”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濱 報道 3月4日,來自四方機車車輛技師學院的同學們來到83歲的劉瑞蘭老人家,幫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嘮家常。
“雷鋒是誰?”答案五花八門 對于70后、80后來說,雷鋒這個名字已深深印刻在腦海中,對雷鋒事跡也十分熟悉。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的“00后”對雷鋒的印象逐漸淡化。3月4日,青島北仲路第二小學各班級與家委會攜手在學校、社區、敬老院等地開展“學雷鋒”活動。老一輩的爺爺奶奶還被邀請到了學校里,給孩子們講述過去年代的雷鋒故事。爸爸媽媽代表也一起分享了自己工作崗位上的雷鋒精神。但是在這之前,記者隨機采訪調查,很多孩子竟然不知雷鋒是誰。
“同學,你知道雷鋒是誰嗎?”記者在北仲路第二小學隨機問了十幾個低年級的小學生。有人說:“我知道,雷鋒是個人名。”也有人說:“雷鋒是個當兵的。”還有人說:“雷鋒是個大英雄。”但更多的小學生卻是搖搖頭,不知道雷鋒是誰。而在給出答案的幾個孩子當中,記者繼續追問他們為何說雷鋒是英雄時,大家卻都傻了眼,沒有一個人說得出來。
隨后,記者又參與了幾個學校的學雷鋒活動,同樣對學生拋出了“雷鋒是誰”的問題,得到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門。“雷鋒是打仗的”“雷鋒是一個叔叔,他經常做好事。”這是比較靠譜的一個答案。但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個一年級的學生回答:“雷鋒不是一座塔嗎?我知道有個雷峰塔……”
學生對雷鋒越來越陌生 70后、80后們提起雷鋒,大家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課本里學過的“雷鋒事跡”課文,想到掛在學校墻上的英雄宣傳畫。但現如今,經過幾次改版,青島大部分小學使用的是蘇教版“新課標”教材,在各年級的教科書中,已經鮮有跟雷鋒有關的事跡介紹了。
“現在的教材已經沒有了雷鋒故事,只是在4年級的課外閱讀書中才有所涉及,也難怪孩子們不知道雷鋒是誰了。”北仲二小一年級的班主任李紅梅告訴記者,現在教材里出現的英雄人物更多的是運動健兒劉翔、航天英雄劉洋等平時在新聞中出現次數較多的人物,“雖然我們一直倡導‘雷鋒精神’,但實際上,孩子們距離‘雷鋒’這個詞越來越遠,所以不僅是3月5日的學雷鋒日,我們老師平時也需要常給孩子講講雷鋒的故事。”
李紅梅說,榜樣的力量很重要。“學雷鋒日”最主要的是要先讓學生認識雷鋒,了解雷鋒的事跡,然后再引導他們學雷鋒,不能只是喊喊口號,流于形式。“其實,學生能夠在排隊的時候不擁擠、讓一讓,在地上有紙屑的時候主動撿起來,在擁有一件東西的時候,善于跟別人分享……這些都是雷鋒精神的體現。對小孩子們來說,榜樣的力量是很重要的,‘雷鋒精神’是需要一代一代人傳承下去的。”
要有心中的“雷鋒精神” 相比之下,青島福州路小學在這方面做的要更值得學習一些。福州路小學是“青島市雷鋒學校”當中唯一的一所小學,學校里還專門建起了“雷鋒精神長廊”,以實物、展牌、影視資料等方式,集中宣傳雷鋒的生平事跡和雷鋒精神,使孩子們能夠耳濡目染。平時老師也引導孩子從認識雷鋒、走近雷鋒學起,教孩子們書寫屬于自己的小雷鋒成長手冊,漸漸在校園里也形成了濃厚的“學雷鋒”氛圍。
記者采訪了解,這所學校的孩子們對于“學雷鋒”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但在整體“學雷鋒”氛圍的影響下,他們也都在朝著自己所理解的方向努力。“我認為,上課老師讓我們把手放在桌前坐好,這就是學雷鋒。”“老師說放學回家第一件事要寫作業,然后才能看動畫片,我聽老師話,我就是在學雷鋒。”“媽媽說,在學校不能跟同學打架,看到有同學摔倒要扶起來,有同學打掃衛生時拎不動水桶,我幫他拎就是學雷鋒。”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