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德斌
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對一些違法行為加重了處罰力度,明確偷漏瞞報電影票房罰款上限高達50萬元。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情節特別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且自吊銷之日起5年內不得從事該項業務。(3月1日《北京青年報》) 票房造假已成業內“潛規則”,有業內人士透露,全國電影票房至少有10%的“偷瞞報票房”,占比雖不是很大,但負面影響卻很大,乃是一個亟待割除的“毒瘤”。此前由于缺乏法律依據,面對票房造假,只能采取行政處罰手段,比如《葉問3》被認定涉及3200萬元虛假票房,可最終處理結果,卻只是“勒令發行方停業1個月,加上嚴重警告、談話、通報批評等措施”,很難達到嚴懲效果。
而在《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后,就可以對票房造假采取法律手段,予以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許可證等措施,令違法者付出更為沉重的法律代價。而且,處罰力度也更大,特別是吊銷許可證一項,足以達到震懾目的。
票房造假的成本很低,僅需要支付一點場租、設備費和稅費。比如按照業內人士的測算,《捉妖記》“最少花費400萬就能買到4000萬的票房”。而另一方面,票房造假獲得的好處卻很大,可以提高影片的知名度,吸引到更多排片場次、觀眾,為制作方、發行方贏得聲譽,有利于未來的作品發展。票房造假是良幣驅逐劣幣,如果不把這些害群之馬清理掉,就會攪亂整個市場,破壞公平競爭環境。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但其中亂象叢生。因此,在《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之后,就要依法嚴厲打擊票房造假亂象,倒逼其正視法律,遵守游戲規則,不敢再隨意逾越界限,最終正本清源,讓電影市場回歸理性。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