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業務量增長迅速,海量的包裝垃圾如何處理成難題。視覺中國供圖
制圖/寧付興
半島記者 付曉曉
收到包裹,取出商品,將拆下來的包裝隨手扔進垃圾箱,這是電商時代消費者不斷重復著的動作。據統計,2015年我國快遞企業業務量達到驚人的206.7億件。然而目前我國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足兩成,塑料袋、膠帶等不可降解材料直接流入垃圾場,給城市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快遞業務量迅猛增長,隨之而來的快遞“垃圾”問題開始引起重視。快遞這么多,廢棄包裝怎么辦?近日,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試圖推進快遞業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解決快遞包裝的質量規范與回收處理難題。
■現象
層層包裝、有毒快件
都因材料質量不過關 近日,有媒體報道,廈門一女子徒手撕、用牙齒咬快遞包裝袋后,嘴角冒出小紅疙瘩,幾天后流膿、潰爛,皮膚科醫生排除各種可能性后,判斷可能是她口撕快遞包裝過敏所致。近年來,快遞“有毒”的案例屢見不鮮。
記者從一個快遞包裝塑料袋生產廠家了解到,目前快遞公司采用的包裝袋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PVC)或聚乙烯(PE)。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無毒,但加工過程中通常需要加入添加劑,導致成品殘留大量塑化劑、阻燃劑等有害物質,也可能含有超標的重金屬、有害有機物和細菌病毒等致病體。而紙張包裝中,則往往使用過量的填充物以提高紙張克重,使用劣質油墨進行印刷,這導致紙包裝上殘留的有害有機物超標。
快遞行業使用的包裝物料主要分為快遞運單、封套、包裝箱、塑料袋、編織袋、膠帶和內部緩沖物七大類。其中紙箱的使用量占物料使用總量的50%左右,塑料袋占40%左右。據了解,快遞包裝行業許多小型生產廠家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從化工垃圾、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中回收的再生料生產快遞包裝塑料袋。這不僅導致快遞包裝的有害物質超標,也使包裝物料難以達到運輸強度的要求。
先把一個化妝品瓶用氣泡膜包裹嚴實,放進紙盒里,然后用氣泡膜、軟質回收紙填充空間,再在紙盒外面一圈圈地纏上透明膠帶,最后把盒子裝進一個綠色的塑料袋里。記者在八大湖一家快遞網點看到,只有100ml的玻璃瓶化妝品,包裝時卻需要經過這么多工序。“化妝品要防摔、防漏,包裝上尤其得注意。”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像這種里三層外三層式的快遞包裝很正常,尤其是易碎品。每個快遞都在包裝上用足了料,無非是為了確保貨物送到買家手上的時候完好無損。
為了確保物品完好無損地送到消費者手上,大部分的快遞都經過了層層包裹,這導致快遞行業存在普遍的“過度包裝”問題。北京印刷學院青島研究院副院長朱磊告訴記者,“包裝物料廉價但質量不過關,所以只能用過度包裝來滿足包裝物應對物流運輸的所需強度。另外,快遞運輸過程中的不規范操作容易造成快件破損,也只能進行過度包裝。”朱磊指出,目前快遞行業增長速度快、業務體量大,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包裝物料使用量相當驚人。
■調查
包裝回收率不足兩成
快遞垃圾去哪兒了 根據國家郵政局日前公布的數據,2015年全年,我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06.7億件,居世界第一。今年1至7月,我國快遞企業又累計完成157.5億件的業務量。青島市郵政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青島全年快遞業務量為1.6億件,今年前7個月已超過1.2億件。以青島常住人口900萬計算,前7個月青島人均收發13件快遞。
如此龐大的快遞背后,包裝的使用量也非常龐大。朱磊告訴記者,根據2015年的調研數據,塑料袋的使用量約為55.84億個,紙箱的使用量約為67億個。每件快遞膠帶的平均用量是0.8米。那么,當一件件快遞被送到千家萬戶之后,被拆下來的包裝垃圾都去哪兒了呢?
保潔員齊大爺每天都能從徐州路社區的垃圾箱里翻出好幾袋快遞包裝紙箱,然后以每斤3毛錢的價格賣到廢品回收站。雖然社區里的快遞垃圾越來越多,但他覺得這份營生越來越難做了。“現在廢紙殼收得太便宜了,而且包裝上的膠帶有時候很難撕,有的還有釘子、木條什么的。”
垃圾箱、回收站,這是大多數快遞包裝的歸宿,尤其是塑料袋、填充物、膠帶、快遞運單等,基本都作為垃圾直接扔掉,最終被焚燒或填埋。朱磊介紹,“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回收率低造成資源浪費,塑料造成污染,還給城市環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可再生資源,這是再生資源行業的共識。據了解,目前我國廢品回收行業依托廢品回收員-回收站-分揀中心的體系運行。然而近幾年來,由于廢品回收行業利潤縮水,廢品收購站銳減,從業人員也在萎縮,并且行業在低水平無序競爭,原有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快遞廢棄物劇增的形勢。廢棄的快遞包裝更多地直接流入垃圾場。
■方向
把控質量鼓勵回收
讓快遞包裝“綠”起來 快遞業務量的迅猛增長,隨之帶來的快遞包裝垃圾的處理問題開始受到重視。近日,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具體而言,“十三五”期間,快遞業電子運單使用率年均提高5%,具有指導作用的部分綠色包裝標準2017年制定完成,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作為方案的調研組成員,朱磊表示,“從相關部委、地方政府、快遞企業、包裝企業、電商企業到下游消費者,都有義務和責任推動綠色包裝的實施。”
朱磊介紹,國家郵政局作為我國快遞業的國家主管部委,以快遞業本身為切入點,在《方案》中對快遞綠色包裝全流程做了梳理,在各個環節上都有相應的安排。比如,在頂層設計上,加強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對快遞包裝企業,支持企業研發生產可循環可降解的材料;對于電商企業,鼓勵使用綠色包裝新材料產品。“《方案》中提到要建立社會化回收體系,也就是說,快遞包裝的回收再利用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據了解,北京郵政、1號店、蘇寧易購等電商及物流公司已經開始嘗試回收快遞包裝,基本都是依靠積分獎勵方式,但是消費者和快遞員動力都不大。記者詢問了島城幾家快遞網點是否回收快遞包裝,給出的答案均是“不回收”。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在網上買新紙箱很便宜,回收舊紙箱并不能節約多少成本,收回來還占地方。”另外,消費者也不怎么買賬,市民章女士表示,附近沒有回收的,就算有也太麻煩了。
“目前快遞企業和快遞包裝企業競爭壓力都很大,綠色包裝轉型對小企業困難重重。可降解材料的生產應用還不能滿足快遞行業對包裝物料數量的需求。”朱磊說,對綠色包裝的認識也需要提高,綠色包裝是系統性問題,需要全社會參與,但部分消費者習慣了一次性消費產品,在回收利用和垃圾分類上還需要改善。
在一些發達國家,廢棄包裝的回收問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引起了重視。德國曾出臺政策,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及從事運輸、代理、批發商、零售的企業也必須負責回收包裝物。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另外,一些美國企業在包裝材料技術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