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農(nóng)村娶媳婦用的 “上炕石”、漁船上用的馬燈、陶制的漁網(wǎng)墜、上百年的衣柜、以前的胭脂水粉盒……這些物品來自不同年代,每一件都有“故事”,如今成了稀罕物。記者昨天獲悉,紅島經(jīng)濟(jì)區(qū)開展“文化尋根”活動,3個月來,河套羅家營社區(qū)共收集民間老物件200余件。
老物件充滿時代特色 在羅家營社區(qū)陳列室四周,堆滿了各種收集上來的老物件。有衣柜、木凳等家具,還有漁網(wǎng)、船舵等生產(chǎn)用具,以及各種漁家生活用品。這些物件多是三四十年前使用的,有的已保存百余年,如今在人們的生活中很難見到?!安煌魑锎碇煌甏??!鄙鐓^(qū)工作人員楊廷界拿起一個花瓶說,這叫“扣花”,外面是一個玻璃外罩,里面是一束假花。上世紀(jì)70年代,這種“扣花”很盛行,多是結(jié)婚時必備的裝飾品。到了80年代,逐漸被“插花”取代,也就是將假花插在制作精美的開口玻璃瓶里。
“這是一個兒童玩具車,是一名村民為兒子自制的?!睏钔⒔缰钢粋€“三角”結(jié)構(gòu)的木架說,下面還有三個輪子,如今它的小主人都已經(jīng)40多歲了。
踩著“上炕石”步步高升 在眾多老物件中,兩塊石頭引起參觀者好奇?!斑@叫 ‘錘波子石’,俗稱‘上炕石’。”楊廷界說,別看石頭不起眼,作用卻大著呢。以前當(dāng)?shù)厝私Y(jié)婚,新娘子進(jìn)門后,家人都會在土炕前放這么一塊石頭,石頭上再放一塊年糕,新娘子必須踩著石頭上炕,寓意步步高升。
這塊石頭至少保存了百余年,據(jù)村民講,平時石頭一直放在房門口,到了夏天,人們就坐在上面乘涼。即使在以前,這樣的石頭也不是每家都有,村里一共不過三兩塊,遇到家里辦婚事的,大家互相借著用。如今年輕人結(jié)婚都不再用了,可村里40歲以上的人,新婚時幾乎都用過。
“這叫馬燈,是以前漁船上用來照明的。”楊廷界拿著一件黑乎乎的器物說,上世紀(jì)80年代以前,當(dāng)?shù)貪O民使用的漁船沒有機(jī)械動力,沒有動力就不能發(fā)電,漁民夜間出海全靠這個。它可以燒煤油,也可以燒柴油,外面是一個玻璃罩,上面留口,不怕風(fēng)吹,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燃芯來控制亮度。(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周娜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