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節嘉年華的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和家長參與。
10月31日,青島市第六屆中小學生科技節暨創客嘉年華活動在青島銀河國際學校、青島銅川路小學同時舉行。來自島城的眾多中小學生現場展示了各自的科技成果,中國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大賽山東賽區選拔賽同時舉辦。記者發現,現場不僅展出了學生科技成果、科技教育成果,還展示了一些社會上培養學生科技能力機構的成果。
父母與孩子享受科技 在現場,機器人、3D打印機、科技比賽、科技知識展示……五花八門的科技成果展示以及科學小比賽讓學生和家長們過足了科技癮。
在其中一個場館,集中展示了青島市一些前沿的科技企業成果。記者看到,角落里一個“人”被大家圍觀,走近一看,這不是阿里巴巴的老總馬云的模型嗎?“這是我們公司用3D打印技術打出的馬云骨架,再用特殊材料打造出了真人模型。”該3D打印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記者看到,模型非常逼真。
市少年科學院還邀請了臺灣元智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的教師團隊,為中小學生帶來了科學表演秀和科學示范課。現場還設置了家庭親子科普賽,“紙質吊臂”、“紙船承重”等比賽,讓父母與孩子一起享受科技活動的魅力。
最令人關心的中國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大賽山東賽區選拔賽暨青島市第12屆頭腦奧林匹克競賽同時開賽,選拔出的青島小選手將代表山東參加全國的頭腦奧賽,全市的137支代表隊參加了比賽。
今年頭腦奧賽的題目完全和國際比賽的題目接軌,各個題目頗有新意。例如環保車的比賽要求參賽隊開發智慧建造、乘坐并駕駛一輛能回收材料的小車完成設計的任務,整個成本要控制在145美元以內。而承壓兩次的結構比賽中,要求參賽隊設計、制作并測試一個只能由輕木和膠水組成的結構,而且結構要用來平衡并承受兩次盡量多的重量。據悉,整個科技節活動將持續到11月底。
9萬多人網上碰撞科技 此次科技節中,青島市少年科學院通過“互聯網+“的模式,采用線上科普知識聯網答題、活動體驗預約、比賽報名、作品展示、感言互動交流,線下體驗活動、科技比賽等新形式,開啟青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互聯網模式,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社會影響力,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提升。據統計,短短兩周,創客嘉年華科普知識大賽就有92977人參與,科普知識PK場次共計923193次。參與活動的學生涉及全市493所中小學。活動期間,網上最多時10680人同時進行科普知識的PK。
不僅如此,青島市逐漸形成了刺激青少年形成科學愛好,成為小創客的氛圍。目前,青島市首期中學生創客訓練營已經在青島二中舉行,創客訓練營是“創客校園”主題教育活動內容之一。市教育局將繼續舉辦創客訓練營,開展“創客·嘉年華”“創客達人”設計大賽、創客精神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提高廣大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創新素養,讓創新活力在校園充分迸發。
創新氛圍生根發芽 青島市中小學創客教育聯盟也已經成立,全市245所學校成立了“3D創意工作室”,開設《3D創意設計》選修課,組建“小創客”團隊。市教育局表示,青島已初步形成以“興趣培養-團隊建設-項目探究”為主體的具有青島市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創新氛圍將繼續在島城生根發芽,根據《青島市“互聯網+”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計劃,從2016年起,青島市中小學將試點并推廣智能機器人、可穿戴設備、3D模擬、游戲化學習等教育創新手段融合于教育教學當中,支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學習方式,大力拓展互聯網與教育各領域整合的深度和廣度,加快青島教育現代化的進程。
創客氛圍帶火科技輔導機構
收費3萬,報名依然火爆 在科技節當天,十幾家科研院所、科學組織以及科技企業為全市中小學生奉上了好玩的科技嘉年華活動。記者發現,這個嘉年華場地也成了整個盛大科技節最為火爆的地方,甚至超過了頭腦奧賽等比賽熱度。青島市各種類型的科技比賽舉辦得如火如荼,也催生了學生科技氛圍以及科技輔導機構的火爆。
市南區王女士的兒子在南京路小學上一年級,當天的嘉年華活動,她把所有的機構提供的培訓內容問了一個遍。記者了解到,她的兒子可不是剛要學習科技,而是一個“老手”了。“幼兒園的時候我就給他報了科技輔導班,已經兩年了,現在他上了一年級還想再給他選擇一下有特色的機器人學習班。”王女士說。
王女士給孩子報的科技輔導班收費可不菲,一年的花費是7000元,但是王女士依然非常熱衷于此,“貴點就貴點,一是孩子喜歡搞科技發明,喜歡科學實驗等,再者鍛煉孩子的思維方式以及有利于大腦發育。”王女士說。
一家為青少年提供機器人開發培訓的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家長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該機構只做機器人的輔導項目,僅這一項就有1000多學生,男生女生都有。“從機械原理到電路原理,再到如何組裝機器人,我們都會講,孩子們非常喜歡。例如我們收費最貴的是高中段的機器人培養,一年的學費是3萬元,這還不包括器材費等。”這位負責人說,僅3萬元的高中項目就有100多人報名學習,而其他學段的收費都不一樣,最便宜的是幼兒園學段,一年6000元左右。
文/圖 記者 魏海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