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媒體近日不斷接到江蘇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多地學生家長反映,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他們懷疑與學校的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對此,校方無奈表示,找遍了當地所有檢測單位,均無法出具檢測報告。記者調查發現,我國已建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是一項行業空白。(10月13日央廣網) 涉事的蘇州市元和小學塑膠跑道到底有沒有毒?這一問題至今仍無答案。但隨著跑道供應商被發現盜用其他公司的環保檢測報告,問題跑道這一“犯罪嫌疑人”正朝“坐實”的方向發展。更可怕的是,塑膠跑道領域的諸多普遍問題浮出水面,如果這些問題不能解決,那么出現“毒跑道”就只能是時間問題。
最突出的問題是,有效監管這一“守門人”缺位。如同另一涉事學校稱,找了當地多個部門,也無法得到塑膠跑道是否有毒的檢測報告。疾控中心說只能檢測室內的塑膠跑道;當地區、市環保局,也沒有監測室外塑膠跑道的部門。在這種無奈與無果的背后,是國家層面相關標準的缺失,“國家沒有指導性的東西給我們,我們沒法參照去做”。
一邊是孩子們集中流鼻血、頭暈,家長萬分憂懼;另一邊則是相關部門束手無策。事件似乎陷入了僵局。然而,跑道是否有毒真的無法檢測嗎?隨著科技進步,連空氣中的PM2.5數值都能檢測,一個小小的校園跑道問題就難倒了相關部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進一步講,國家標準缺失的確是問題,應呼吁盡快建立健全相關體系,但在此之前,相關部門也應該主動盡責,不能總想著拿什么理由把責任推出去。別忘了,直接受害者可是孩子。環保、住建、教育、質監、體育局等相關部門,每一個名頭都響當當,為何該起作用時就形同虛設了?難道平時所說的“一切為了孩子”,只是口號而已?
問題跑道的背后,或許還有更多擺不上臺面的東西。從流程上來看,目前塑膠跑道建設是以建筑工程立項,中標單位多為建筑公司,而后又會層層轉包,監理公司因缺少化工方面的專業知識,無力對塑膠跑道的材料優劣進行辨別。這應該是個漏洞,但這一漏洞并非無法預防。再說,即便缺乏專業知識,也總能聞得出有沒有刺鼻氣味,何至于等孩子受到傷害、家長群起維權之后才發現?
對此,必須查查涉事各方有無腐敗問題。不要總擺出一張委屈的臉,誰都知道學校建設方面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間,本應高質量的跑道會不會在被榨干油水之后變成問題跑道?公眾希望看到真相,畢竟,沒有什么比嚴懲相關責任人更能彰顯解決問題的決心。
希望從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都能把塑膠跑道的安全真正當成一件大事來抓,讓孩子天天奔跑在帶“毒”的跑道上,那將是成人世界的巨大恥辱,也是對社會進步的極大諷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