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青島,鄉愁記憶》推第五期 走近國家“非遺”胡嶧陽傳說
神仙路的來歷、白鱔魚成龍王、胡影探父……在青島城陽區,不少當地人都能講出幾個關于胡嶧陽的故事。作為我國歷史上鮮有的“民間理學家”、“布衣先哲”,他終生不仕,開館授徒,為后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與柳腔戲結合到編輯教材進校園,胡嶧陽傳說在青島人的手中傳承不息,并于去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青島市網絡文化管理辦公室聯合晚報全媒體、掌控傳媒共同攝制的《美麗青島,鄉愁記憶》第五期,探尋的便是那三百多年來口口相傳的鄉愁故事。
他因科舉搜身終生不仕 百世令名稱師表,三家玄奧繼圣宗。這是青島胡嶧陽文化園胡公祠門外的對聯。1639年,胡嶧陽生于即墨縣仁化鄉流亭村的一個書香世家。幼年時期,由于他就讀的流亭家塾靠近大集,其父如孟母三遷那般,將他轉至僻靜的洼里塾館。
胡嶧陽生性倔強、叛逆,他對清初的剃發留辮、易裝政策極為抵觸。16歲時,他赴萊州府參加科舉考試復試,那時為防夾帶材料作弊,考生要經過監場人員搜身后才能進入考場。由于無法忍受此行為,胡嶧陽便拂袖而去,并發誓終身不仕,專心從事教育和文化事業。
“我能耕,田何有;我能讀,書在手,有書可讀堪白首?!焙鷰F陽自賦詩云。自雙親去世后,他開館授徒,博覽群書,并著有《易象授蒙》、《柳溪碎語》、《寒夜集》等書作。
如今在城陽、即墨仍有胡家后人。72歲的胡維村是胡氏家族第19代后人,對于胡氏家訓,他總結為四個字:孝、忠、義、睦?!昂鷰F陽一生并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做的就是讀書、著書和教育后代。”胡維村說。
從“狐仙”到“胡仙” “千難萬難,不離嶗山?!边@句青島人常掛在嘴邊的愛鄉之語,就是300多年前由胡嶧陽推斷得出的。“他癡迷于研究《易經》,并以此為理論指導,實地探索天文變化、海洋氣象等自然規律。”胡維村介紹,乾隆二十八年的《即墨縣志》還有“胡嶧陽生有異稟”的記載。
胡三老爺、胡仙人、胡神仙……膠東地區居民對胡嶧陽的稱謂更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胡嶧陽傳說也逐漸演化成一種民間信仰。“民國以后,我們這邊幾乎所有的‘狐仙’牌位都改成了‘胡仙’。”胡維村說,每逢正月十五,當地居民就會排隊拜謁胡公祠,“一直到晚上才能結束,一天就有上萬人來祭拜?!?br>
記者了解到,有關胡嶧陽的傳說以神話為主,多反映他先知先覺、助人濟貧、勸人向善等內容。從最初零散的口述傳說,到如今收錄有104篇故事的《胡嶧陽傳說》,經過胡氏后人十余年搜集、整理,嶧陽文化終于有了較為系統的輪廓,并于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名錄。
柳腔唱起胡嶧陽傳說 當兩項青島籍的國家級“非遺”相碰撞,會迸發出何樣火花?2011年,根據胡嶧陽趕考和晚年修行的故事,胡嶧陽文化園將其改編成柳腔戲《胡影尋父》和《胡嶧陽求學》?!傲粦虻泥l音俚語易于傳唱,把它與嶧陽文化相結合,是對非遺傳承保護的一次新嘗試?!焙鷰F陽文化園主任胡維毅說。
在人行道鋪上一塊毯子,大家席地而坐,舉著鏡子勾畫臉譜。8月14日下午,城陽區嶧陽劇團演員們正在為惠民工程演出做準備。晚上6時許,周邊居民紛紛帶著馬扎前來聽戲,不少四五歲的孩子干脆坐在草地上,聽得聚精會神。
據胡維毅介紹,截至今年5月,這兩出柳腔戲已在城陽、嶗山、即墨等地演出452場,觀眾達28萬人次?!皫F陽故事說不完,連臺大戲唱三天……鄉音鄉語凝鄉情,嶧陽文化譜新篇。”這是一位家住李村的退休教師觀看演出后的即興詩作。
除了登上柳腔戲舞臺,嶧陽文化還走進了校園課堂。“自2009年起,流亭小學的‘校本’課堂上就率先開講胡嶧陽傳說,2010年還編輯、刊印了課程教材《嶧陽文暉》?!焙S毅告訴記者,如今,已有13所中小學將嶧陽文化引入課程,累計460課時。
在青島城陽人眼中,鄉愁是縈繞在耳邊的嶧陽柳腔戲,是浮現在眼前的嶧陽傳說課本,是銘記在心中的嶧陽民間信仰,更是需一代代人接力傳承的文化遺產。
青島晚報 記者 劉琴
[編輯: 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