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昨天從即墨市七級中心社區了解到,青島首個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在七級建成并投入使用,這個平臺不僅吸引了眾多在外打工的大學生回鄉創業,而且當地40多名農民在家也當起了“創客”,開起網店銷售特色農產品。當地政府成立大數據中心,將零散的農產品資源重新整合,建起完善的電商倉儲和快遞系統,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除了七級中心社區,即墨今年還打算在即墨經濟開發區、段泊嵐鎮、通濟新經濟區、普東中心社區和藍村鎮進行農村電商試點,等運作成熟后,再展開推廣,打造“農字號”大網絡、大數據銷售平臺,讓即墨的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
探訪:
河畔建農村電商平臺
“當地農村有許多特色農產品,但苦于以前沒有銷路,打不開市場。現在農村電商平臺就建在家門口,所有的農產品都不發愁銷路了,而且還能賣出好價錢。”即墨七級中心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為整合當地特色農產品資源,在青島率先建成了一處2500多平方米的農村電商平臺,將當地具有特色的農產品進行集中展示,和幾家人氣比較旺的電商聯合打造一個“農字號”網絡平臺,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對當地農民進行網絡銷售技術培訓,讓農民樹立、加深互聯網意識,在家里開網店進行銷售。
“農村電商平臺,還為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業孵化中心。”即墨七級中心社區黨工委書記王作召介紹說,七級位于大沽河和五沽河畔交界處,不僅有著眾多的特色農業產品,還有一批市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深藏在農村的文化,一旦被推到市場上,將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據了解,這個農村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吸引了眾多當地農民和外地創客,大家將共同挖掘當地眾多具有農村特色的產品文化,走向全國大市場。
目標:
明年村村網上銷售
“目前,已經有40多名農民在家開起了網店,銷售當地各種特色農產品。”據介紹,七級整合盆栽菜、蘑菇、草莓、馬鈴薯等特色無公害農產品,借助七級雙塔、大歐鳥籠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自然資源,統一包裝、統一平臺推介,線下開辟4條鄉村旅游線路,實現線上線下有效無縫隙銜接,走農業品牌化、特色化、網絡化發展之路,率先在大沽河流域建成即墨市現代農業示范區。
“以后,即墨的農民不再為農產品的銷路發愁了。”王作召說,以前,農民自家種了幾畝西瓜,都是商販到地頭收購,價格低不說,有時候銷路不暢,農民還自己拉著農產品到處叫賣。農村電商平臺的建立,將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王作召介紹,農村電商平臺啟動后,整個的農產品資源進行重新整合,網上的交易量大大增加,快遞公司也很快入駐到村里,整個社區幾十個村莊,無論哪里有訂單,產品都會很快集中到電商平臺中心,統一向外發,本市訂單當天就可送到家里。而這些農產品,都將由七級中心社區的質量檢測中心把關,統一打印二維碼,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溯源機制。明年,即墨七級中心社區的幾十個村莊,將現實村村網上銷售、人人網上淘寶的互聯網+農業新局面。
亮點:
聚人才讓大學生回鄉創業
王作召介紹說,此前當地考上大學的年輕人,基本上沒有畢業后回到家鄉創業的先例。時間長了,沒有人才,容易造成農村這片市場成為一潭死水。目前,農村電商已經成功吸引了眾多大學生回鄉創業。為鼓勵大學生回鄉,七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只要回鄉的大學生或務工人員,都可以免費入駐農村電商平臺,技術、產品和電腦等,一條龍全部免費。
“在外打拼了多年,現在回到家鄉開始重新創業。”昨天上午,33歲的孫正琰介紹,10多年前,他從技校畢業后就離開家鄉到外地工作。3年前,換過多次工作的孫正琰在青島開了一家網店。今年初聽說家鄉正在發展農村電商,他果斷回到了家鄉重新創業。他不僅自己回到了家鄉,還帶來了一個20多人的創業團隊,成為農村電商平臺的主要負責人。“現在已經有40多名創客在這里開起了網店。”孫正琰說,目前一個網店每天平均的銷售額就達到上萬元,有的已經銷到了北京、上海等地。孫正琰說,他的目標是明年在農村建成上千家網店,讓更多家鄉人享受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和好處。
記者 康曉歡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