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作鋒在教室里做培訓。齊魯晚報記者 劉光斌 攝
經過網絡創業孵化中心的培訓,一些學員已經可以承包淘寶美工等工作。 齊魯晚報記者 劉光斌 攝
齊魯晚報淄博5月24日訊(記者 劉光斌)8年前的一場車禍使畢作鋒高位截癱,但不甘心于一事無成,他開始利用電商創業,所銷售的醫療器械長期居于淘寶銷售榜前列。幾年后,他在當地殘聯的幫助下,成立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中心,帶動 37名殘疾人學員實現創業。
一場車禍改變人生軌跡 畢作鋒的工作地點在老家淄博桓臺的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一進入中心的六樓,墻上懸掛著許多時尚新穎的網頁圖片,這些都是畢作鋒和他的學員為企業設計的電商營銷方案。對畢作鋒來說,他從來沒有想到電商可以為殘疾人群體提供這樣的平臺。
2002年,畢作鋒畢業后在濟南一家家庭裝飾設計公司就職,在積累了一定經驗后,2006年初,他從濟南回到淄博創立自己的設計公司開始創業。雖然有些艱難,但是事業蒸蒸日上。然而2007年6月,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他被診斷為胸椎9、10節骨折高位截癱,下半生只能與輪椅作伴,而這時他才新婚不久。“當我得知這個結果時,整個人天暈地轉。”畢作鋒在修養期間幾乎足不出戶,日益閉塞的生活和不斷增加的醫療成本讓他意識到,妥協于車禍所造成的災難,只會讓他變成別人的負擔。在此期間,他強忍著痛苦,向妻子提出了離婚。離婚后妻子并未拋棄他,而是照顧他直到他從車禍的陰影中走出來。2012年,畢作鋒重新振作,這次他選擇了電子商務。
虧損的實體店搬到網上復活了 之所以選擇電子商務,還有一段故事。2007年前后,畢作鋒在住院期間用2000元左右的資金開設了網店,代理深圳一手機品牌。他發現,不能行動意味著他在網上的時間比普通人長,電商是一個可以適合他創業的新領域。他最好的業績是每天賣出4-5部手機,從中提取100元左右的差價。
2011年,畢作鋒決定將創業項目定為醫療器械。住院期間,畢作鋒發現,許多幫助殘疾人康復的醫療器械并不完全適合患者需要,而自己購買,又往往面臨高價難題。那年,他回到淄博桓臺老家后,四處籌錢,以16萬元的啟動資金創辦了一家醫療器械實體店。
沒想到,實體店的運營并不如意,一個月不到兩千元的收入根本支付不起員工工資和房租。這樣的困境持續了整整一年。2012年4月,畢作鋒嘗試著將醫療器械網上銷售,希望做最后一搏。“經營很快發生扭轉,每月銷售額能達到一萬多元,那時候我才發現,電商是一個具有重大潛力的平臺。”畢作鋒回憶說。
在經營電商的同時,畢作鋒認識了幾個醫療器械生產廠家。他與廠家進行產品性能方面的直接溝通,更有說服力。根據他的修改建議,幾個廠家對鍛煉設備、生活用品等多種醫療器械進行了修改,且價格比國外產品更為實惠。利用此模式,他所代理的多款醫療器械名列淘寶銷售榜前列,年銷售曾達到 160萬元。
幫其他殘疾人網上淘金 畢作鋒自主創業的名氣漸漸在病友中傳開,當地殘聯機構認為他的創業經驗很可貴,希望他能夠帶動一批殘疾人自主創業。畢作鋒決定先在公司接收殘疾人實習。
2012年,經過殘聯介紹,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呂光(化名)來到畢作鋒的邁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呂光是一個頭腦非常靈活的年輕人,他很快學會了網店運營技巧。呂光萌生自己開網店的想法,這時他想起家里種著一種有名的土特產桓臺須毛山藥。每年父母都會操心如何賣個好價錢。2012年下半年,呂光嘗試在網上賣這種山藥。賣出了名氣。“去年一個冬天,銷售額大概有兩萬多。倘若沒有電子商務,這在以前是根本不會出現的。”呂光說。
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張學(化名)也在畢作鋒網店學習淘寶客服銷售。半年之后,他被桓臺一家電商運營公司聘用,專門從事銷售。“現在月工資大概四千多,基本工作就是和買家交流,為公司制定銷售策略等。”張學得以獨立生活。
“既然像我們這樣的情況都可以自立自強,別人也可以。”2013年在桓臺縣殘聯支持下,畢作鋒牽頭成立了桓臺縣殘疾人網絡創業孵化中心,專門針對殘疾人進行電商創業培訓,免費教授淘寶電商、淘寶美工、銷售等各個方面的技能。截止到目前,中心已經接收了4期71名學員,而其中有37名學員已經學成就業或者創業。
每晚回家都要深夜十一二點 畢作鋒目前運營著3個電商公司,年銷售額已達630萬元。不過隨著電商孵化中心學員不斷增加,畢作鋒及其團隊也面臨消化就業的難題。畢作鋒的電商孵化中心是非盈利機構,他在和幾名合伙人及專家探討后,決定新開5個公司,經營范圍涉及山東土特產、旅游、淘寶電商業務托管及殘疾人康復醫療等。
問題一個接著一個,有了新公司,經營場地卻受局限。 “我們已經向桓臺縣及淄博市政府提出了申請,希望能得到政府支持,進一步擴大孵化中心及幾個就業單位的場所。”不過,這塊場地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找到。
為了克服當前的困境,畢作鋒把全部身心投入事業之中。每天八點出門,東奔西跑之后,再回辦公室起草各種文件,處理公司的眾多日常事務。其間不僅要克服行動不便的阻礙,還要忍受褥瘡帶來的痛苦。在他母親的記憶里,他回家基本都要到晚上十一二點。“我們都很支持他的工作,只是怕他累壞身體。”畢作鋒的母親已經年過六十,對她來說,兒子的自立自強讓她自豪,也讓她心疼。
“我對電商行業很有信心的,對于像我們這樣無法從事勞動卻又希望有一份體面高收入職業的人,它簡直就是一雙翅膀。”畢作鋒說。